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鬱李仁(別研)100粒,胡椒100粒,丁香100粒,黑牽牛100粒,蘿蔔子100粒。
上為細末,蔥汁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5丸,兒大加之,煎蔥湯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 丁香:辛溫,歸肺、脾、胃經。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 巴豆:辛熱,有毒,歸大腸經。有瀉下通便、攻積逐水的功效。
- 砂仁:辛溫,歸脾、胃、肺經。有化濕行氣、溫中止痛的功效。
- 胡椒:辛溫,歸肺、胃經。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 烏梅:酸、甘,微溫,歸肝、脾、肺經。有生津止渴、和胃降逆、澀腸止瀉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百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服用五百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百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鬱李仁(别研)100粒,胡椒100粒,丁香100粒,黑牽牛100粒,蘿蔔子100粒。 主治:氣實腹脹。
五百丸, 出處:《三因》卷十一。 組成:丁香100個,巴豆(去皮,别研)100個,縮砂仁100個,胡椒100個,烏梅(去核)100個。 主治:宿食留飲,聚積中脘,噫臭吞酸,心腹疼痛。并療中虛積聚,及臟腑飧泄,赤白痢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