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氣丸

PING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21%
胃經 21%
肺經 15%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平氣丸:理氣化滯,舒緩胃脹嘔吐

平氣丸,由烏梅、巴豆、丁香、砂仁四味藥材組成,具有理氣化滯,舒緩胃脹嘔吐的功效。

烏梅:固澀收斂,驅蟲殺蟲

烏梅,味酸,性澀,入肝、脾、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

巴豆,味苦,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平氣丸:理氣化滯,舒緩胃脹嘔吐

平氣丸,由烏梅、巴豆、丁香、砂仁四味藥材組成,具有理氣化滯,舒緩胃脹嘔吐的功效。用於治療胃氣滯而不流動,濁氣向上逆行,胸中堵塞悶脹,氣不能向下運行,飲食無法消化,胃裡翻滾嘔吐食物。

傳統服藥法


巴豆(去殼)4兩,黑牽牛4兩,蘿蔔子4兩,丁香皮1兩,丁香1兩,胡椒1兩,肉桂(去粗皮)1兩,五靈脂(炒)1兩,青橘皮(去白)1兩,桂花1兩,陳橘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
上用陳粟米1升,炒巴豆黑色,去巴豆,將粟米與眾藥搗羅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5丸,胸膈噎悶,不思飲食,煎蔥白湯送下;中酒、吐酒,細嚼,煨生薑湯送下;氣痛,煎石菖蒲湯迭下;氣脹、面腫,煎大腹皮湯送下;疝氣、小腸氣,煎茴香湯送下;婦人血氣,腹內刺

方劑組成解釋


  • 烏梅:具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的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通便、行氣破積的功效。
  • 丁香: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 砂仁:具有行氣和胃、化痰止嘔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平氣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平氣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平氣丸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果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胰臟炎腹股溝疝氣神經性厭食症心包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胸悶胸痛多痰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肋間神經疼痛睪丸疼痛腫脹腹部腫大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平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 組成:烏梅1個,巴豆4粒(去油),丁香3粒,砂仁4粒。 主治:胃氣滯而不轉,濁氣逆行,胸中痞悶,氣不下行,飲食不化,翻胃吐食。

平氣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檳榔1枚(銼),烏梅1兩(一半去核,一半和核),京三棱(炮)半兩,青橘皮(去白,焙)1兩,縮砂(去皮)半兩,巴豆(去皮心,别研)2錢,胡椒半兩。 主治:脾積痞氣,腹脅膨脹,心胸痛悶,不思飲食。

平氣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巴豆(去殼)4兩,黑牽牛4兩,蘿蔔子4兩,丁香皮1兩,丁香1兩,胡椒1兩,肉桂(去粗皮)1兩,五靈脂(炒)1兩,青橘皮(去白)1兩,桂花1兩,陳橘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 主治:胸膈噎悶,不思飲食,傷酒吐逆,氣脹腹痛,小腸疝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