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香化積丸

ER XIANG HUA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袖珍》卷三

熱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胃經 19%
腎經 14%
肺經 14%
肝經 13%
大腸經 9%
膽經 4%
三焦經 3%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2

主治功效


二香化積丸

組成:烏梅、巴豆、胡椒、陳皮、青皮、砂仁、丁香。

功效:消食化積。

主治:諸食積

諸食積是指由於飲食不節,積食停滯所引起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本方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諸食積。

文獻參考:《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香化積丸由烏梅、巴豆、胡椒、陳皮、青皮、砂仁、丁香組成,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諸食積。諸食積是指由於飲食不節,積食停滯所引起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本方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諸食積。但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傳統服藥法


大烏梅8個(去核,炒),巴豆16個(微去油),胡椒(大者)15粒,陳皮0.5兩,青皮0.5兩,縮砂仁0.5兩,丁香1錢。
上為末,米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9丸,食前冷薑湯送下。
《奇效良方》有木香一錢。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烏梅、巴豆、胡椒、陳皮、青皮、砂仁、丁香組成。烏梅味酸、甘,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生津止渴、和胃化積的功效;巴豆味辛、苦,性溫,有毒,入大腸經,具有攻積破堅、通便下氣的功效;胡椒味辛、性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陳皮味苦、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破積、燥濕化痰的功效;砂仁味辛、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痛的功效;丁香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二香化積丸,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大烏梅8個(去核,炒),巴豆16個(微去油),胡椒(大者)15粒,陳皮半兩,青皮半兩,縮砂仁半兩,丁香1錢。 主治:諸食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羅漢丸

相似度 83%

五百丸子

相似度 83%

丁香內化丸

相似度 83%

五百羅漢丸

相似度 83%

五百丸

相似度 83%

化鐵丹

相似度 80%

平氣丸

相似度 72%

小沉麝煎丸

相似度 72%

經驗止痛丸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