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大烏梅8個(去核,炒),巴豆16個(微去油),胡椒(大者)15粒,陳皮0.5兩,青皮0.5兩,縮砂仁0.5兩,丁香1錢。
上為末,米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9丸,食前冷薑湯送下。
《奇效良方》有木香一錢。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烏梅、巴豆、胡椒、陳皮、青皮、砂仁、丁香組成。烏梅味酸、甘,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生津止渴、和胃化積的功效;巴豆味辛、苦,性溫,有毒,入大腸經,具有攻積破堅、通便下氣的功效;胡椒味辛、性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陳皮味苦、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破積、燥濕化痰的功效;砂仁味辛、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痛的功效;丁香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二香化積丸,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大烏梅8個(去核,炒),巴豆16個(微去油),胡椒(大者)15粒,陳皮半兩,青皮半兩,縮砂仁半兩,丁香1錢。 主治:諸食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