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內化丸

DING XIANG NEI HU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脾經 19%
胃經 19%
肺經 15%
肝經 11%
大腸經 11%
三焦經 3%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丁香內化丸

組成:巴豆、烏梅、丁香、砂仁、胡椒。

整體功效:行氣消積,化冷止痛。

主治食積腹痛冷痢

食積腹痛是由於飲食不節積滯於胃腸所致,症見腹脹疼痛,噯氣不消,大便不暢。冷痢是由於寒邪侵襲腸道,或飲食生冷,導致腸道功能失調,症見腹痛腹瀉,大便稀薄,色白,質冷。丁香內化丸具有行氣消積,化冷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腹痛、冷痢。

文獻參考

1.《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丁香內化丸,治冷痢、食積腹痛,最效。」

2.《本草綱目》卷四十八:「巴豆,味辛、大熱,有毒,有行氣破積、通便導滯之功。」

3.《本草綱目》卷二十四:「烏梅,味酸,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之功。」

4.《本草綱目》卷二十四:「丁香,味辛溫,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

5.《本草綱目》卷二十四:「砂仁,味辛,有行氣和胃、止痛之功。」

6.《本草綱目》卷二十四:「胡椒,味辛溫,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

傳統服藥法


巴豆1兩(去殼,針穿,燈焰上燒存性),烏梅2兩(去殼),丁香3兩(不見火),縮砂4兩(去皮),胡椒5兩。
上為細末,用陳米飲搜和,杵1000余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巴豆、烏梅、丁香、砂仁、胡椒組成。巴豆有毒,但其有行氣破積、通便導滯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腹痛。烏梅味酸,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冷痢。丁香辛溫,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冷痢。砂仁味辛,有行氣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腹痛。胡椒辛溫,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冷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內化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巴豆1兩(去殼,針穿,燈焰上燒存性),烏梅2兩(去殼),丁香3兩(不見火),縮砂4兩(去皮),胡椒5兩。 主治:食積腹痛;冷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羅漢丸

相似度 100%

五百丸子

相似度 100%

五百羅漢丸

相似度 100%

五百丸

相似度 100%

小沉麝煎丸

相似度 88%

平氣丸

相似度 88%

二香化積丸

相似度 83%

下積丸

相似度 80%

濟世丹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