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內化丸方劑中加入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暗含深意。
巴豆性峻烈,有毒,但其瀉下攻積之效,可破除積滯,通利腸道,為攻邪之要藥。丁香內化丸主治寒凝氣滯,脘腹脹痛,食少便溏等症,巴豆在此處並非直接用於攻邪,而是以其瀉下通便之效,引導藥物直達病竈,達到內化目的,故名丁香內化丸。
此處巴豆用量極微,且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減緩其毒性,達到藥到病除,攻補兼施之效。
丁香內化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收斂,可斂肺止咳,與丁香溫肺散寒之性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 固澀止瀉: 烏梅酸澀,可固澀止瀉,配合丁香溫陽固表,有助於緩解因脾胃虛寒、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總之,烏梅的加入,既能提升方劑的止咳平喘效果,又能改善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使得丁香內化丸的療效更加全面。
丁香內化丸以丁香為主要成分,主要基於丁香的藥性與功效:
- 溫中降逆,溫腎助陽: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其溫中降逆的功效可以緩解脾胃寒凝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而溫腎助陽則可以改善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
- 行氣止痛,溫肺止咳: 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胸痛等症狀。其溫肺止咳的功效則可以緩解寒咳、虛咳等症狀。
因此,丁香內化丸以丁香為主要成分,可以發揮其溫中降逆、溫腎助陽、行氣止痛、溫肺止咳等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丁香內化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暖脾胃,助消化: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消食,可改善因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與丁香溫陽散寒、溫胃止痛之效相輔相成,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丁香性辛溫,偏燥,砂仁性溫和,加入砂仁可緩解丁香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陰,同時也能更好地配合丁香溫陽散寒、溫胃止痛之效,增強整體療效。
丁香內化丸中加入胡椒,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助丁香暖脾胃:胡椒性溫,味辛辣,入脾胃經,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丁香性溫,味辛,亦可溫中散寒,但其偏於溫陽,胡椒則更能助其溫脾胃之氣,增強藥效。
- 增強藥性,促進藥效吸收:胡椒辛辣之性,可刺激胃腸蠕動,促進藥物吸收。丁香性溫,偏於溫補,胡椒的辛辣則能助其更好地滲透入藥,提高療效。
因此,胡椒在丁香內化丸中起到溫中散寒,增強藥性的作用,與丁香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的藥效。
主治功效
丁香內化丸
丁香內化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治療食積腹痛和冷痢。
丁香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瀉、溫肺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
胡椒
胡椒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瀉、溫中止嘔、解毒殺蟲的功效。
砂仁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行氣溫中、化痰止瀉的功效。
烏梅
烏梅性酸,味澀,歸肝、脾、肺經。具有澀腸止瀉、生津止渴、斂肺止咳、止血固澀的功效。
巴豆
巴豆性熱,味辛,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消食化積、驅蟲殺蟲的功效。
主治功效
食積腹痛:因飲食不節制,導致食物積滯在胃腸道內,引起的腹痛。
冷痢:因飲食生冷或寒邪侵襲,引起的腹瀉,常伴有腹痛、腹瀉等症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禁忌
pregnant women, children, and people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should not take this medicine.
總結
丁香內化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治療食積腹痛和冷痢。丁香內化丸組成的中藥成分各有不同功效,包括溫裡溫中、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
傳統服藥法
巴豆1兩(去殼,針穿,燈焰上燒存性),烏梅2兩(去殼),丁香3兩(不見火),縮砂4兩(去皮),胡椒5兩。
上為細末,用陳米飲搜和,杵1000余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內化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巴豆1兩(去殼,針穿,燈焰上燒存性),烏梅2兩(去殼),丁香3兩(不見火),縮砂4兩(去皮),胡椒5兩。 主治:食積腹痛;冷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