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陽丹

健陽丹

JIAN YA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肝經 14%
腎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1%
胃經 9%
三焦經 7%
心經 3%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3%
脾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健陽丹中加入胡椒,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健陽丹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等症狀,胡椒可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者的陽虛狀態。
  2. 助藥力:胡椒辛香,可引藥入腎,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並能增強其他藥材的溫陽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胡椒在健陽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既能溫陽散寒,又能助藥力,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

健陽丹中包含白礬,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1. 燥濕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腹瀉、泄瀉等症狀,與健陽丹中其他溫陽健脾藥物配合,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收斂固澀:白礬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收斂脾胃之氣,減少泄瀉,同時可固澀腎氣,減少遺尿等症狀,配合健陽丹中其他補腎固澀藥物,可加強整體治療效果。

總之,白礬在健陽丹中起到燥濕止瀉、收斂固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脾腎陽虛、濕盛泄瀉等病症。

健陽丹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通便,引藥下行: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火通便、引藥下行的功效。健陽丹方中,若有燥熱之症,芒硝可清熱瀉火,使藥物更易下行至病竈。

2. 潤燥軟堅,利水消腫:芒硝亦可潤燥軟堅,利水消腫。若方中涉及因濕熱瘀阻導致的癥狀,芒硝可協助化解濕熱,軟堅通絡,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總之,芒硝在健陽丹方中發揮著瀉火通便、引藥下行,以及潤燥軟堅、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病症,提高療效。

健陽丹為傳統中醫補腎壯陽之方劑,其配方精妙,其中鉛丹(Pb3O4)為一重要成分。鉛丹性寒,味辛咸,歸心、肝經,具有斂瘡、殺蟲、墮胎、截瘧之功。在健陽丹中,鉛丹之用旨在強化其收斂固澀之效,輔助其他補腎壯陽藥材,如鹿茸、淫羊藿等,共同達到溫補腎陽、固精止瀉之目的。然而,現代醫學認為,鉛丹含有重金屬鉛,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故在使用時應嚴格遵循醫囑,切忌自行增減劑量。此外,對於現代中醫來說,如何在保留古方療效的同時,降低或替代有毒成分,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

健陽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腎助陽:丁香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溫脾止瀉的功效。健陽丹以補腎壯陽為目的,加入丁香有助於溫補腎陽,改善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

2. 溫脾止瀉:丁香亦可溫脾止瀉,健陽丹中常與其他溫脾止瀉藥物配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健陽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健陽丹為外治方,主治「傷寒陰症」。此處「傷寒陰症」乃中醫古籍中對寒邪直中三陰、陽氣衰微病證之統稱,常見四肢厥冷、面色蒼白、惡寒蜷臥、脈微欲絕等虛寒危候。方以「握掌心,被蓋取汗」之法,透過辛溫藥物發散寒邪、通陽回厥,促使邪從汗解,提振陽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性味與配伍

  • 胡椒(辛熱):溫中散寒,助陽通絡。其辛烈之性可速開腠理,驅逐陰寒。
  • 枯礬(酸澀寒):收斂固澀,反佐諸辛熱藥以防汗出過度,兼能解毒。
  • 火消(即硝石,苦鹹溫):破積散寒,通利三焦,助陽氣透達。
  • 黃丹(即鉛丹,辛微寒):鎮驚墜痰,外用可引藥入經,與辛熱藥相制為用。
  • 丁香(辛溫):溫腎助陽,降逆止嘔,增強溫裡之力。

2. 配伍特點

  • 辛溫為主,寒熱互制:方以胡椒、丁香大辛大熱蕩滌陰寒,配枯礬、黃丹微寒之性,防其燥烈耗氣,形成「熱中有制」之局。
  • 外治捷徑,取汗驅邪:以醋調藥成團,醋性酸收,既能緩和藥性,又可引藥入肝經(肝主筋,掌屬厥陰),握掌心勞宮穴(屬心包經),激發心陽;覆被取汗,使寒邪隨汗而解,符合「邪在表者,汗而發之」之理。

3.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針對「陰寒內盛、陽氣閉鬱」之病機,利用外治法避開脾胃虛衰難以納藥之弊,直接透過手心吸收藥氣,配合溫覆發汗:

  • 辛熱開閉:胡椒、丁香溫通十二經,火消破陰結,共逐寒邪。
  • 酸收護正:枯礬、醋斂汗固表,防陽隨汗脫。
  • 經絡傳導:手心勞宮穴為「火穴」,藥力透穴入心包,激發君火以溫煦全身,救逆回陽。

總結

健陽丹以辛溫通陽為核心,巧用外治與反佐之法,速開陰凝而顧護正氣,體現古人「急則外治」之智慧。然其效峻烈,須精準辨證為真寒假熱、陽氣暴脫者方宜。

傳統服藥法


胡椒1錢,枯礬1錢,火消1錢,黃丹1錢,丁香5分。醋為團。握掌心。被蓋取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腹痛肚臍周圍腹痛

相同名稱方劑


健陽丹, 出處:《理瀹》。 組成:胡椒1錢,枯礬1錢,火消1錢,黃丹1錢,丁香5分。 主治:傷寒陰症。

健陽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組成:胡椒15粒,母丁香10粒,黃丹1錢,生礬3分。 主治:色欲後受寒,手足冷,臍腹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