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丹

手握丹

SHOU WO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2%
大腸經 11%
胃經 9%
三焦經 6%
膀胱經 5%
小腸經 3%
心經 3%
膽經 3%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手握丹」方劑中含有芒硝,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通便瀉熱: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手握丹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芒硝可清熱瀉火,軟堅通便,使腸道通暢,解除便祕之苦。
  2. 消腫止痛: 芒硝亦可消腫止痛,適用於局部腫痛、積聚等症狀。手握丹中若含有其他成分如乳香、沒藥等,則芒硝可配合其消腫止痛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手握丹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其辛散之性,可溫中散寒,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調和藥性: 手握丹方劑中可能存在寒涼藥物,加入胡椒可以起到溫陽散寒、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此外,胡椒還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因此在治療一些脾胃虛寒、食積不消的疾病時,常被用於方劑中。

手握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鉛丹(即硫化鉛),在歷史上被用於中醫治療中。然而,鉛丹的使用引起了許多爭議,主要是因為鉛本身的毒性。鉛對人體有多種危害,包括對神經系統、腎臟和骨髓的損傷,長期接觸可能導致鉛中毒,對健康構成威脅。

當然,在某些傳統中醫理論中,鉛丹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等作用,因此在特定方劑中被用來達到療效。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鉛的認識逐漸加深,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或限制了鉛基藥物的使用,因為其風險遠高於潛在益處。

因此,雖然手握丹中包含鉛丹的成分根植於傳統,但當今醫學界更強調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這類含鉛的中藥方劑在現代醫療中受到挑戰與質疑。

手握丹中含有丁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溫胃散寒: 丁香性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丁香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疏通氣滯,緩解腹部脹痛、腸鳴等症狀。

手握丹的組成藥物需綜合考慮,丁香的加入能起到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手握丹方中加入白礬,其用意主要有二:

一、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手握丹主要針對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白礬可吸附濕氣,抑制皮膚瘙癢,達到止癢效果。

二、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傷口收縮,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皮膚再生。對於手握丹治療的皮膚病,白礬可以起到收斂生肌,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白礬雖有藥用價值,但其性寒涼,需謹慎使用,以免刺激皮膚,或產生其他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功效主治分析:
手握丹主治「傷寒夾陰」或房勞後受寒(「因女色」)所致陰寒腹痛,症見劇痛瀕死感。此類病症屬中醫「陰證」範疇,多因腎陽虛衰、寒邪直中三陰,氣血凝滯而發。透過外治法使藥力透入掌心勞宮穴(屬心包經,可溫通陽氣)或臍部神闕穴(通調任脈,回陽固脫),結合內服理中湯溫補中焦,共奏散寒回陽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明礬:酸寒收澀,外用可收敛固表,防寒邪內陷,或助他藥透皮吸收。
  2. 火消(硝石):苦寒攻下,但與溫藥配伍外用,可破積散結,開通氣血壅滯。
  3. 胡椒:辛熱散寒,溫中止痛,爲方中主藥,針對陰寒內盛之腹痛。
  4. 黃丹(鉛丹):辛微寒,外用拔毒生肌,今知其具收斂及防腐作用,或助藥力滲透。
  5. 丁香:辛溫,暖腎溫胃,增強胡椒散寒之力。

配伍邏輯:
全方以辛溫藥(胡椒、丁香)爲主,佐以礦物藥(明礬、火消、黃丹)調和滲透。醋調加強軟堅散結之效,握掌心或敷臍可激發經氣。辛溫走竄之性外透肌膚,內驅陰寒,使陽氣復振而痛止。與內服理中湯呼應,標本兼治。

外治機轉推測:
手掌勞宮穴爲「溫灸」常用部位,透過藥性刺激可激發心陽;臍部神闕穴敏感性高,易吸收藥效,二者均能引陽入陰。醋調藥末形成「藥圈」,維持局部藥效濃度,促使汗出寒隨汗解,符合「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之理。

傳統服藥法


明礬1錢半,火消1錢,胡椒1錢,黃丹8分,丁香5分(一方無丁香、明礬)。上為末。
釅醋和成圈子,握在手心,男左女右,搭臍上(一法:合陰處),以帛扎緊手。出汗立愈。內服理中湯收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手握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手握丹, 出處:《衛生鴻寶》卷一引《叢桂堂方》。 組成:明礬1錢半,火消1錢,胡椒1錢,黃丹8分,丁香5分(一方無丁香、明礬)。 主治:傷寒夾陰,或因女色,致陰症肚痛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