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煉靈光藥

SHENG LAN LING GUANG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0%
肺經 9%
大腸經 9%
膽經 5%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升煉靈光藥]的組成中,包含[水銀],因為水銀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水銀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毒素引起的腫脹和炎症有顯著改善效果。然而,由於水銀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必須非常謹慎,以避免中毒或副作用。其解毒功效使[升煉靈光藥]在處理毒素引起的問題時具有突出效果。

「升煉靈光藥」方劑中包含「鉛丹」,主要原因如下:

  1. 鉛丹具有燥濕止瀉、解毒生肌的功效: 古人認為鉛丹能燥濕化痰,並用於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此外,鉛丹也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溼疹等皮膚病。
  2. 當時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古代醫學發展水平有限的情況下,人們對某些疾病的病因及治療方法並不瞭解。鉛丹作爲一種容易獲得且價格低廉的藥物,被用於治療一些疾病,例如溼熱瀉痢等。

然而,鉛丹為重金屬,長期服用會造成鉛中毒,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現今不再使用鉛丹作爲藥物。

方劑「升煉靈光藥」中加入白礬,其用意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燥,善於收斂止癢,可有效抑制皮膚濕疹、搔癢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消腫的作用。
  2. 解毒消腫: 白礬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治療因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瘡瘍等,也能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白礬在「升煉靈光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升煉靈光藥方中使用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由熱毒、火毒引發的頭風、目赤、咽痛等症狀,芒硝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通利關節,活血化瘀: 芒硝對於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通利關節、活血化瘀的功效。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關節疼痛。

因此,升煉靈光藥方中使用芒硝,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通利關節、活血化瘀等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疾病有積極的療效。

主治功效


升煉靈光藥

組成:

  • 水銀:有殺菌、解毒、鎮靜安神等功效。
  • 鉛丹: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等功效。
  • 白礬:有清熱燥濕、止血止瀉等功效。
  • 芒硝:有清熱瀉火、利尿消腫等功效。

主治:

一切風熱引起的翳障。

方劑介紹:

  • 水銀:具有殺菌、解毒、鎮靜安神等功效。水銀可以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 鉛丹: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等功效。鉛丹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鉛丹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鉛丹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鉛丹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鉛丹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鉛丹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 白礬:具有清熱燥濕、止血止瀉等功效。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 芒硝:具有清熱瀉火、利尿消腫等功效。芒硝可以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升煉靈光藥」主要成分是水銀、鉛丹、白礬、芒硝,主治功效是:一切風熱引起的翳障。

傳統服藥法


水銀(入鉛中結砂)5錢,黑鉛5錢(結成砂),枯礬,皂礬,火消(煨紅),食鹽。
上為極細末,入固濟陽城罐內,鐵燈盞封口,以鐵條扎口,鹽泥石脂密封,入百眼爐文武火升打,燈盞內常常搽水,三柱香盡,退火任冷,取燈盞下雪白靈藥掃下,有5錢收貯。入後藥:制甘石1
方中枯礬、皂礬、火消、食鹽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鉛丹等重金屬成分,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中毒,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升煉靈光藥, 出處:《醫統》卷六十一。 組成:水銀(入鉛中結砂)5錢,黑鉛5錢(結成砂),枯礬、皂礬、火消(煨紅)、食鹽。 主治:一切風熱翳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