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升丹

HUANG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藥成方配本》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6%
三焦經 6%
胃經 6%
小腸經 6%
心經 6%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黃升丹]的組成中包含[水銀],因為水銀具有強效的解毒和燒灼作用。水銀常用於治療由毒素引起的病症,能夠迅速殺死病菌,促進康復。然而,由於水銀的毒性較強,其使用必須謹慎。在[黃升丹]中,水銀的加入目的是在短期內強效解毒,但需控制劑量以防中毒。

黃升丹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火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能瀉火通便,清熱解毒。黃升丹方劑主治濕熱內蘊,導致的便祕、腹脹、口苦、小便赤等症狀。芒硝的瀉火通便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引藥下行: 芒硝性滑,能引藥下行,促進其他藥物有效成分進入腸道,發揮藥效。黃升丹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具有清熱燥濕作用,芒硝的引藥下行作用,可使這些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發揮清熱解毒作用。

黃升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燥,具有收斂止癢、燥濕殺蟲之效,可針對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黃升丹主要針對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白礬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燥濕止癢功效。
  2.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有效控制皮膚病引起的滲出液、膿液等分泌物,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病情。

白礬雖有藥效,但其性寒燥,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主治功效


《外科學話義》中提及,「其脈弦細而數兼緊澀或勁者,恐己誤服輕粉等劫藥,陰陽二象並見。如有飲食不香,筋骨痠痛,肌肉麻痹,如蟻行瑟瑟處者,必已誤服輕粉甘汞等劫藥而成結毒之症無疑矣。」此段描述了因誤服含水銀之藥物(如輕粉、甘汞等)而導致的「結毒」病症,其症狀包括脈象異常、食慾不振、筋骨痠痛、肌肉麻痺等。此處點明瞭水銀及其相關製劑,若不當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形成「結毒」。

《外科學話義》進一步闡述,「治結毒之法,惟有用物類相感之理收水銀法而已。」這句話揭示了治療此類「結毒」的思路,即利用「物類相感」的原理來「收」水銀之毒。而後文提到「水銀硝礬三味煆煉而出,顏色紅黃,故名三仙。紅者名曰紅升丹,黃者名曰黃升丹」,則表明黃升丹是利用水銀、芒硝、白礬三味煆煉而成。

結合《外科學話義》對水銀的論述與黃升丹的組成,可以推斷黃升丹的治療原理如下:

治療原理分析

  • 以毒攻毒,化解結毒: 《外科學話義》指出結毒源於誤服水銀類藥物,而黃升丹本身亦含水銀。此處的「物類相感」可能指的是利用煆煉後的水銀,透過其特殊藥性,以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將體內的「結毒」化解。但此處的「毒」並非單純指水銀之毒,而是指因水銀累積而產生的病理狀態。
  • 燥濕散結,消腫排膿: 芒硝具有利水通便、消毒殺菌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濕代謝,並幫助排出膿液。白礬則有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可收斂瘡口,使膿液容易排出,並幫助傷口復原。三藥合用,可使瘡瘍由內而外,從腫脹到破潰,再到膿液排出,形成一個完整的治療過程。
  • 引邪外出,疏通經絡: 水銀本身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功效,在煆煉後,這種功效可能更為突出。黃升丹通過活血通絡,可將體內的「結毒」引導至體表,從而達到祛邪外出的目的。

主治功效分析

  • 癰疽潰後膿不出者: 黃升丹主要用於治療「癰疽潰後膿不出者」。此症狀與上述《外科學話義》所描述的結毒相似,都屬於體內邪毒壅滯,導致氣血不暢,經絡阻塞,從而引發的膿腫難消、膿液難排。黃升丹透過其獨特的藥性,可疏通經絡,排除膿毒,促進傷口癒合。
  • 化膿排膿: 黃升丹既能消散腫脹,又能促進膿液生成和排出,從而達到化膿排膿的目的。

綜上所述,黃升丹的治療原理是利用水銀類藥物的「物類相感」特性,結合芒硝、白礬等藥物的利水通便、收斂生肌功效,達到化解結毒、疏通經絡、排膿生肌的治療目的,適用於癰疽潰後膿出不暢的病症。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兩,火消1兩,明礬1兩。
提膿拔毒。
將火消、明礬研細末,和水銀倒在小鐵鍋內攪勻,將小鐵鍋燉在炭火上,用細鐵筋攪之,徐徐熔化取下(這一操作叫做結胎子);將大瓷碗合在小鐵鍋內,用桑皮紙攤成粗茶,灑水打潮,塞緊碗邊,再用無名異(砂子)蓋在上面,只留碗底露外,放上一角通草,以小銅錢壓住,將鍋放在炭爐上,用適當均勻火力燒之,見碗底上之通草發黃為度,將鍋取下,侯冷取去無名異,將大碗揭開,用小刀鏟下黃升丹,裝入瓶中,研細用之。
每次少許,摻患處,以膏藥蓋貼。
不可入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黃升丹,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水銀1兩,火消1兩,明礬1兩。 主治:提膿拔毒。主治:癰疽潰後膿不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