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胃蒜肚丸中加入豬肚,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益胃: 豬肚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富含膠原蛋白,能修復胃黏膜,對於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調和藥性: 豬肚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蒜、白朮等,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性更加平和。例如,蒜性溫,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而豬肚則能緩和蒜的辛辣之性,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平胃蒜肚丸中加入大蒜,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一、解毒消積: 大蒜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食、解毒殺菌之效。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大蒜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溫中散寒: 大蒜辛溫,能溫中散寒,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大蒜亦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平胃蒜肚丸中加入大蒜,既能解毒消積,又能溫中散寒,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平胃蒜肚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之功效。方劑中以蒜泥、薑汁等燥濕之品,蒼朮配合,可加強健脾燥濕之效,對於脾胃濕阻、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有顯著療效。
2. 行氣止痛:蒼朮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疏通氣機,緩解因脾胃濕阻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行氣止痛藥物,如香附、陳皮等,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解除痛苦。
平胃蒜肚丸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平胃蒜肚丸旨在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症,陳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消化,解除食積,改善腹脹、腹痛等症狀。
- 降逆止嘔:陳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脾胃不和、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平胃蒜丸中加入陳皮,可以增強其降逆止嘔的效果,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症狀。
平胃蒜肚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 消食化積: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燥濕止瀉之功。可有效解決因飲食積滯、脾胃不和引發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山楂、神曲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消食化積的作用。
- 降逆止嘔:厚朴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生薑、半夏等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止嘔的效果。
厚朴的加入,使得平胃蒜肚丸在消食化積、降逆止嘔方面功效更顯著,適用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平胃蒜肚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脘疼痛、腹痛泄瀉等症狀,花椒能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
- 增強藥效,促進消化:花椒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花椒還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起到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輔助治療胃腸道疾病。
主治功效
平胃蒜肚丸主治功效分析
《醫學入門》及《濟陽綱目》皆記載平胃蒜肚丸主治「脾瀉水瀉,便紅下血」,以及久痢之後的調理。此方劑透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健脾益胃,固澀止瀉:
方中豬肚味甘性溫,具有補脾益胃、止瀉固腸之功。《醫學入門》記載其使用方式為將豬肚裝滿大蒜烹煮,再與其他藥材製成丸劑,這說明豬肚不僅作為載體,其本身的補益作用亦不容忽視。 豬肚與大蒜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弱所導致的瀉痢。
二、消食化積,理氣除濕:
大蒜辛溫,具有消食化積、解毒殺菌的功效,能化解因飲食積滯而引起的腹瀉。蒼朮性溫燥濕,健脾利水,能去除脾胃濕邪,進一步緩解脾胃運化功能障礙,配合陳皮理氣健脾,則能更好地疏通氣機,使脾胃運化功能得到提升。厚朴則行氣消脹,也能幫助改善因濕邪停滯造成的腹脹、便溏等症狀。
三、溫中散寒,止痛止血:
花椒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殺蟲止痛的功效。方中少量花椒的加入,可以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引起的腹痛、腹瀉,並輔助止血。便紅下血,常與脾胃虛寒、血虛有關,溫中散寒能改善寒邪凝滯血脈的情況,從而止血。
總體而言,平胃蒜肚丸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健脾益胃、消食化積、理氣除濕、溫中散寒等多個方面綜合作用,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濕邪停滯所引起的脾瀉水瀉,甚至便紅下血等症狀的目的。 尤其針對久痢之後,脾胃功能受損,需要補益脾胃,此方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如同《醫學入門》及《濟陽綱目》中所述「久痢先行,後以此補之,神效」。 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用,發揮了1+1>2的效果。 豬肚作為基礎,補益脾胃;大蒜、蒼朮、陳皮、厚朴則針對病因,消食化積、理氣除濕;花椒則溫中散寒,止痛止血,使整個方劑在治療上更有針對性和全面性。
傳統服藥法
獖豬肚1具(去脂膜,入大蒜裝滿,以線縫住,用冷水7碗,熱水7碗,先將水燒滾,入肚,煮至水乾為度,取出搗爛),蒼朮5兩,陳皮5兩,厚朴5兩,川椒少許。
上藥同豬肚再搗至肚無絲,方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錢,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胃蒜肚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獖豬肚1具(去脂膜,入大蒜裝滿,以線縫住,用冷水7碗,熱水7碗,先將水燒滾,入肚,煮至水乾爲度,取出搗爛),蒼朮5兩,陳皮5兩,厚朴5兩,川椒少許。 主治:脾瀉水瀉,便紅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