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盲散

雀盲散

QUE M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二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脾經 50%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雀盲散中加入豬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補肝腎,益氣明目:豬肚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益腎陰的功效。雀盲症多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豬肚可補益肝腎,改善肝腎功能,有助於恢復視力。
  2. 潤燥生津,改善眼部乾燥:豬肚富含膠質,能滋潤乾燥,對於因眼部乾燥引起的視力模糊,有一定緩解作用。

因此,雀盲散中加入豬肚,可起到滋補肝腎、益氣明目、潤燥生津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雀盲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雀盲散」主治「遇夜目不能視者」,即中醫所稱「雀盲」(夜盲症)。此症多因肝血虧虛、腎精不足,或脾胃虛弱導致目失所養,暗處視物不清。古代醫家認爲,肝開竅於目,夜間屬陰,陰血不足則夜視功能障礙。此方以動物肝臟(豬肝)配合藥材,旨在補肝養血、明目退翳。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雄豬肝

    • 中醫理論中,肝臟類藥材(「以臟補臟」)能直接滋養肝血,豬肝性味甘苦溫,歸肝經,《本草綱目》載其「補肝明目」,富含維生素A(古代雖無此概念,但實踐驗證其效),可改善夜盲。
    • 以竹刀剖肝、米泔水煮,可能爲避免金屬器具影響藥性(古代禁忌),米泔水則能去油膩、助藥性滲透。
  2. 螺兒蚌粉/夜明砂

    • 蚌粉:鹹寒入肝,傳統用於清熱明目,《本草拾遺》稱其「明目消翳」。可能含鈣質及微量元素,外用內服兼施,增強眼部代謝。
    • 夜明砂(蝙蝠糞):爲古代明目要藥,辛寒入肝經,能散血消積、清肝明目,《本經逢原》謂其「專治目盲障翳」。其成分可能含未被消化昆蟲甲殼(類似蚌粉),補充眼部所需物質。
    • 兩者皆爲動物性藥材,與豬肝協同,形成「血肉有情之品」的組合,強化補肝明目之效。

邏輯推理與配伍特點

  • 內外兼治:外以蚌粉(或夜明砂)研磨外敷(細嚼蘸粉),內以豬肝煮藥湯送服,兼顧局部與整體調理。
  • 藥食同源:結合食物(豬肝)與藥物(蚌粉),符合傳統「藥食同用」思想,減少藥性峻烈之弊。
  • 陰陽互濟:豬肝溫補肝血,蚌粉/夜明砂寒涼清肝,寒溫配伍,防過補生熱或過清傷陽。

總結:此方通過補肝血、清肝熱、消障翳的多重作用,標本兼顧,改善夜間視力。體現中醫「從肝論治目疾」與「以形補形」的思維,且針對不同證型(血虛或熱鬱)靈活調整藥物(蚌粉或夜明砂)。

傳統服藥法


建昌軍螺兒蚌粉3錢(為未),雄豬肝1葉。用竹刀披開豬肝,納蚌粉於中,麻線扎,第二米泔煮7分熟。又別蘸蚌粉細嚼,以汁送下。
(《普濟方》卷八十三)。無蚌粉,以夜明砂代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夜盲

相同名稱方劑


雀盲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 組成:建昌軍螺兒蚌粉3錢(爲未),雄豬肝1葉。 主治:遇夜目不能視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