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肚

蓮花肚

LIAN HUA D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22%
腎經 12%
肝經 12%
心經 12%
膀胱經 9%
肺經 3%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蓮花肚」方劑中以豬肚為主要材料,其原因在於:

  1. 補益脾胃: 豬肚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與蓮花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腸胃功能。
  2. 滋陰潤燥: 豬肚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補虛益氣的作用,能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使整體調理效果更佳。

「蓮花肚」方劑中包含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止瀉: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清熱、止瀉、寧心安神的功效。蓮花肚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引起的腹瀉,蓮子能清熱解毒、健脾止瀉,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2. 補脾益腎: 蓮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能補益脾腎,增強機體免疫力。蓮花肚方劑中加入蓮子,不僅能緩解腹瀉症狀,還能增強脾腎功能,促進機體康復。

蓮花肚是一種中藥方劑,通常用於調理脾胃、清熱解毒等。其組成中包含大棗,這是因為大棗具有多重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功能。首先,大棗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氨基酸,能有效地補益脾胃,增強食慾,從而提升身體的整體狀況。其次,大棗有安神的作用,能緩解情緒波動,幫助改善睡眠品質,這對於調養身體至關重要。再者,大棗具有潤肺的功效,可以幫助清理體內的熱毒,對於與蓮花肚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相輔相成。此外,大棗的甜味能夠調和其他藥材的苦澀,使整個方劑的口感更加平衡,並增強藥效的吸收。因此,大棗在蓮花肚方劑中的運用,既是基於其營養價值,也是兼顧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蓮花肚」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消化: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其溫陽散寒之力,可溫煦脾胃,促進消化功能,有助於改善寒性腹痛、腹瀉等症狀,並能提高藥效。
  2. 行氣活血,止痛: 肉桂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腸道痙攣,進而緩解腹痛。同時,其溫通經絡的作用,也能幫助止痛。

因此,肉桂在「蓮花肚」方劑中發揮著溫陽散寒、助消化、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寒性腹痛、腹瀉等症狀,提高藥效。

「蓮花肚」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氣凝滯而引起的腹部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行氣消脹,健脾和胃: 茴香能行氣消脹,有助於消除胃腸脹氣,改善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茴香能健脾和胃,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因此,在「蓮花肚」方劑中加入茴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脾胃虛弱等所致的腹部不適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蓮花肚方劑中包含糯米,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脾益氣: 糯米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的功效。蓮花肚多為脾胃虛寒者所用,糯米可溫補脾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進而改善腹瀉等症狀。
  2. 收斂固澀: 糯米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減少腸道蠕動,有助於止瀉。蓮花肚方劑常配伍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藥材,如山藥、芡實等,糯米的加入可增強其止瀉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糯米在蓮花肚方劑中扮演著補脾益氣、收斂固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腹瀉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花肚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胃寒、脾寒而痛」,尤其針對「痛在心之上下左右者」,即上腹部(心窩周圍)因寒氣所致的疼痛。其成因可能為:

  1. 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或陽氣不足,導致中焦失溫,氣血凝滯而痛。
  2. 飲食生冷:寒傷脾陽,運化失常,氣機不通而發為冷痛。
  3. 久病體弱:脾胃功能衰退,溫煦無力,臟腑失養而痛。

此方以「溫中散寒、補虛止痛」為核心,透過飲食療法(藥膳)溫補脾胃,緩解寒性疼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豬肚(主藥):
    中醫以「以形補形」,豬肚入脾胃經,具「補虛損、健脾胃」之效,尤其適合虛寒型胃痛。其富含膠質,煮爛後易消化吸收,能滋養胃陰、修復黏膜。
  • 蓮肉(蓮子)(輔藥):
    性甘平,補脾止瀉,益腎固精,能健脾止瀉、養心安神,輔助緩解因寒痛所致的消化不良或心悸。
  • 紅棗(輔藥):
    甘溫補血,調和脾胃,與蓮子共奏「補中益氣」之功,增強氣血生化之源。
  • 肉桂(佐藥):
    辛甘大熱,溫腎陽、暖脾胃,散寒止痛,針對「寒邪內盛」之核心病機。
  • 小茴香(佐藥):
    辛溫行氣,散寒止痛,尤善調理中焦氣滯,與肉桂協同增強溫通之力。
  • 白糯米(使藥):
    甘溫補中益氣,與藥物同煮可緩和藥性,黏稠質地有助藥物附著於胃壁,延長作用時間。

2. 配伍邏輯

  • 溫補結合
    以豬肚、蓮子、紅棗、糯米「補虛」,肉桂、小茴香「散寒」,標本兼治,既溫中祛寒,又補益脾胃。
  • 剛柔相濟
    肉桂、小茴香溫燥,易耗陰液,而豬肚、糯米滋潤,可制其燥性,防止過於辛熱傷津。
  • 內外同治
    外以豬肚包裹藥物,內藏糯米黏滯藥效,使溫補之力由外而內滲透,持久作用於脾胃。

3. 治療原理

  • 物理作用
    豬肚煮爛後形成膠質,覆蓋胃黏膜,暫時隔絕刺激,緩解疼痛(類似現代醫學的「胃黏膜保護劑」概念)。
  • 藥理作用
    • 溫陽散寒(肉桂、小茴香):擴張血管,改善局部循環,緩解寒性痙攣痛。
    • 健脾益氣(蓮子、紅棗、糯米):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質,改善虛寒本質。
    • 行氣止痛(小茴香):調節腸胃平滑肌,減少脹氣與痙攣。

三、適用證型推演

此方適合「脾胃虛寒證」之以下表現:

  • 胃痛喜溫喜按,得熱則減。
  • 食少乏力,四肢不溫。
  • 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若兼「氣滯」(如脹痛明顯),可加砂仁、陳皮;若「寒濕重」(泛吐清水),可加生薑、茯苓。

四、現代潛在應用

對應現代醫學的「慢性胃炎」、「胃潰瘍」(寒證型)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屬虛寒體質者可用作輔助調養。

傳統服藥法


豬肚1個,蓮肉1兩,紅棗1兩,肉桂1錢,小茴香3錢,白糯米1合。
先用清水照常洗去肚之穢氣,將各藥同米俱入肚中,以線扎住口,外用清水煮之,煮極爛為度。蘸甜醬油頓食;如未飽再用米飯壓之。其痛如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蓮花肚,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豬肚1個,蓮肉1兩,紅棗1兩,肉桂1錢,小茴香3錢,白糯米1合。 主治:胃寒、脾寒而痛,痛在心之上下左右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