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豬肚

藥豬肚

YAO ZHU DU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脾經 50%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藥豬肚方劑中包含豬肚,主要原因如下:

  1. 補益脾胃: 豬肚性味甘平,具有補脾胃、益氣血之功效。其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營養物質,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2. 滋陰潤燥: 豬肚富含水分,可滋陰潤燥,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同時,豬肚中的膠原蛋白也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

因此,藥豬肚方劑中使用豬肚,除了作為藥材的載體之外,更能發揮其補益脾胃、滋陰潤燥的功效,進一步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藥豬肚」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水腫」,主要以豬肚為載體,配合蝦蟆、胡椒、砂仁及酒,通過溫補脾胃、行氣利水的原理,達到消腫的效果。古代醫家認為水腫與脾胃運化失常、氣滯濕停有關,故以食療方式溫中健脾,輔以行氣化濕之品,促使水濕代謝。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雄豬肚(洗淨)

    • 豬肚屬脾胃經,傳統認為「以臟補臟」,能補益脾胃、增強運化功能。脾胃健運則水濕得以疏泄,水腫自消。
    • 其性平味甘,具有收斂作用,可固護胃氣,避免藥性過於辛散。
  2. 蝦蟆(即蟾蜍)

    • 蟾蜍皮或肉具利水消腫、解毒之效,古代常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等症,能促進水液代謝。
    • 此處使用整隻蝦蟆入藥,可能取其走竄之性,幫助疏通經絡,化濕行水。
  3. 胡椒(一歲一顆,按年齡調整用量)

    • 胡椒辛熱,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通過暖脾胃、散寒濕,改善中焦氣滯,進而助水濕運行。
    • 其藥性走而不守,可引藥力達於三焦,增強利水效果。
  4. 砂仁(少量)

    • 砂仁芳香化濕、醒脾和胃,能化解濕濁,促進脾胃升降功能。
    • 其性溫而不燥,可助豬肚補而不滯,與胡椒協同增強行氣作用。
  5. (煮熟)

    • 酒性溫通血脈,助藥力發散,加強全方溫行水濕之效。
    • 酒煮可使豬肚及藥物成分溶出,同時發揮其活血行氣作用。

治療機理綜述
此方以豬肚為君藥,補脾胃之本;蝦蟆為臣藥,專攻利水消腫;胡椒、砂仁為佐藥,行氣化濕、溫中散寒;酒為使藥,通行藥勢。全方側重「健脾溫中,行氣利水」,通過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濕得以正常代謝,從而緩解水腫。

總結
「藥豬肚」的設計體現了古代食療與藥物相結合的智慧,針對水腫的病機(脾胃虛弱、氣滯濕停),以溫補行氣為主,利水為輔,契合中醫「標本兼治」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雄豬肚1具(洗淨)。
入蝦蟆1個,胡椒1歲1粒,加砂仁少許,以酒煮熟,去蟆、椒,只將肚酒徐徐服盡。其腫自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藥豬肚, 出處:《奇方類編》卷上。 組成:雄豬肚1具(洗淨)。 主治:水腫。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