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豬肚

蒸豬肚

ZHENG ZHU D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1%
肺經 29%
心經 16%
胃經 1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蒸豬肚」方劑中包含豬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豬肚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健脾和胃的功效。豬肚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及多種氨基酸,有助於修復胃黏膜、增強胃動力,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 滋陰潤燥:豬肚中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美容養顏的功效。對於燥熱傷陰、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豬肚作為「蒸豬肚」方劑的主要藥材,可以起到補脾益氣、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改善相關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蒸豬肚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脾,增強體質:豬肚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補虛損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補脾的功效。兩者搭配,可協同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進而提升整體體質。
  2. 調理氣血,改善虛弱:人參能補氣生血,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豬肚則能健脾益氣,促進血液循環。二者相輔相成,有助於調理氣血,改善虛弱體質。

因此,蒸豬肚方劑中加入人參,旨在補益脾胃、調理氣血,以達到增強體質、改善虛弱的目的。

蒸豬肚方劑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化痰:橘皮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豬肚富含蛋白質,但性味偏於滋膩,容易造成脾胃濕阻,導致痰濕停滯。橘皮可幫助理氣化痰,促進脾胃運化,避免因食用豬肚而產生痰濕。
  2. 健脾開胃:橘皮除了化痰止咳,還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豬肚性質偏於滋補,但對於脾胃虛弱者而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橘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消化吸收,使豬肚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蒸豬肚」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脾胃氣弱,不下食」,即脾胃功能虛弱,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飲食難以運化之證。古代醫家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氣虛,則運化失職,水穀精微不得輸布,故見食少納呆、體倦乏力等症。「蒸豬肚」以豬肚為君藥,輔以人參、陳皮等藥食同用之品,旨在補益脾胃、行氣助運,恢復中焦升降之能。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豬肚

    • 性味歸經:甘、微温,歸脾、胃經。
    • 作用:豬肚為「以臟補臟」之代表,古代認為其能「補虛損,健脾胃」,直接滋養脾胃之氣。其富含膠質與營養物質,可滋潤黏膜,改善脾胃虛弱所致之消化功能低下。
  2. 臣藥:人參

    •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温,歸脾、肺、心經。
    • 作用:大補元氣,益脾肺之氣。《本草綱目》載其「治男婦一切虛證」,此處用於提振脾胃之氣,助運化水穀,解決「氣弱不運」之根本。
  3. 佐藥:陳橘皮(陳皮)

    • 性味歸經:苦、辛,温,歸脾、肺經。
    • 作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辛香行氣,能化解豬肚、人參之滋膩,促進腸胃蠕動,與人參配伍,一補一行,使補而不滯。
  4. 輔助藥食:粟米飯、豬脾(或豬肺)

    • 粟米飯:甘鹹微寒,和胃安中,助脾胃之氣輸布。
    • 豬脾:據《本草備要》載,能「健脾消食」,符合「以脾補脾」思路;若易為豬肺(《普濟方》),則取其「補肺氣」之功,或為兼顧肺脾兩虛之證(肺主氣,與脾胃密切相關)。
  5. 調味料(鹽、醬、椒、薑)

    • 姜、椒性温,能温中散寒,促進消化液分泌;鹽、醬調味開胃,兼有軟堅散結之效,助藥力滲透。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補脾益氣為主,佐以行氣消滯」為核心:

  • 補虛:豬肚、人參、豬脾(肺)補益脾胃之氣,針對氣弱之本;
  • 行氣:陳皮、薑、椒辛温行氣,防止滋膩壅滯,助脾胃升降;
  • 調和:粟米飯、調味料協調藥性,兼顧口感與藥效滲透。

此方體現古代「藥食同源」思想,通過食物與藥物結合,温和調理脾胃功能,尤其適用於虛不受補久病體弱致飲食不化者。其作用原理在於恢復中焦氣機,使脾升胃降,自然食慾得開,運化得健。

傳統服藥法


豬肚1枚(淨洗去脂),人參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僳米飯半升,豬脾1枚(切)。
上搗人參、橘皮為末,以豬脾拌飯,入二味末及鹽、醬、椒、薑等末三錢匕相合,納豬肚中,縫合,蒸熟。空腹食之。
方中豬脾,《普濟方》作「豬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蒸豬肚,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豬肚1枚(淨洗去脂),人參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僳米飯半升,豬脾1枚(切)。 主治:脾胃氣弱,不下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