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橘丸

參橘丸

CAN J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脾經 25%
心經 25%
胃經 12%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橘丸中包含橘皮,其主要原因在於:

  1. 理氣解鬱: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健脾和胃之效。參橘丸中常以橘皮配伍人參、白朮等,以增強其理氣健脾、化痰止咳之功效,用於治療痰濕阻滯、氣機鬱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咳嗽痰多等症。
  2. 行氣消食:橘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同時也能幫助消食積滯。參橘丸中加入橘皮,可助人參、白朮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作用,治療脾胃氣虛、食積不化等症。

參橘丸方劑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為了其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作用。

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養陰液、潤燥止咳、清心除煩的功效。參橘丸以補氣健脾、理氣化痰為主,加入麥門冬,可起到滋陰潤肺,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同時也可緩解因痰熱內擾而引起的煩躁不安等症狀,使補氣健脾、理氣化痰的作用更加完善。

參橘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益血,扶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生津止渴等功效。參橘丸以人參為君藥,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氣虛血虧、體弱乏力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調和藥性,增效減毒:參橘丸中其他藥物,如橘皮、半夏等,性味偏寒涼,而人參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陽氣,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減少其毒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橘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熱從腹起,上循胸腋,繞頸額」之證,其熱狀初微後盛,發作無定時,遇饑則加重,伴見中脘痞悶、善食而瘦、面色蒼黃、肌肉不澤、口唇乾燥等。此證源自脾氣素虛,因誤服熱藥致熱邪留滯中焦,脾受熱則消穀善饑,然運化失職,水穀精微不得充養肌膚,故雖能食而形體消瘦,脈象濡弱而數。

病機核心

  1. 脾虛夾熱:脾氣本弱,誤服熱藥後,熱鬱中焦,形成虛中夾實之證。
  2. 升降失常:中焦氣機不利,清陽不升而濁陰不降,故見中脘痞悶、熱邪上沖。
  3. 津液耗傷:脾熱消穀,耗傷陰津,致口唇乾燥、肌肉不榮。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1. 橘紅(重用一斤)+生薑(一斤同製)

    • 橘紅辛溫,理氣化痰,長於行脾胃滯氣;生薑辛散,和中止嘔,兼能制半夏之毒。二者相伍,共奏醒脾化濕、降逆和中之功,針對「中脘不利」「痰飲內停」之證。
  2. 人參(二兩)+白茯苓(四兩)

    • 人參補益脾氣,茯苓健脾滲濕,二者相須為用,既能健脾助運,又可防橘紅、生薑之辛散耗氣,扶正以祛邪。
  3. 半夏(二兩)+神曲(二兩)+麥糵(二兩)+縮砂仁(二兩)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和胃;神曲、麥糵消食化積,助脾運化;砂仁行氣寬中,醒脾開胃。此組藥針對「脾虛不運、食積痰阻」之標實,助中焦氣機通暢。

全方功效邏輯

  • 標本兼顧:橘紅、半夏、砂仁等行氣化痰治標,人參、茯苓補脾益氣治本。
  • 消補並施:神曲、麥糵消食積,人參、茯苓補脾虛,適用於「能食而瘦」之脾虛夾滯證。
  • 辛開苦降:生薑、橘紅之辛散配半夏之降逆,調暢中焦氣機,改善「熱上沖胸」之勢。

治療原理
本方通過健脾益氣以固本,消食化痰以祛邪,使中焦氣機復常,熱邪得以清解。其「壯脾進食,消飲下痰」之效,正是針對脾虛熱鬱、痰食交阻之病機,恢復脾之運化功能,則熱自退、食自化、痰自消。

總結

參橘丸以健脾為本,化痰消食為標,配伍上重用橘紅、生薑以調氣機,佐以參、苓補虛,砂仁、半夏等化濕,體現「補而不滯、消不傷正」之旨,契合古代所述「脾熱消穀」而兼痰滯之複雜證候。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神曲2兩,半夏(泡7次)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炒),白茯苓(去皮)4兩,橘紅1斤(去白,用生薑1斤同搗,曬乾)。
壯脾進食,消飲下痰。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
每服50丸,薑汁送下,熱水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胃下垂噯氣腹瀉多痰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參橘丸,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橘皮4兩(洗),人參1兩。 主治:補氣,順氣。主治:氣病。心下似硬,按之即無,常覺膨脹,多食則吐,氣引前後,噫氣不除,由思慮過多,氣不以時而行則氣結,脈澀滯。

參橘丸,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橘皮3兩(洗),麥門冬(去心)1兩,人參(去蘆)1兩。 主治:熱從腹起,上循胸腋,繞頸額,初微而漸至大熱,發無時,遇饑則劇,中脘不利,善食而瘦,其色蒼黃,肌肉不澤,口唇乾燥,由脾氣素弱,曾因他病,誤服熱藥入於脾,脾熱則消谷引飲,善消肌肉,其脈濡弱而疾。

參橘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四引梁國佐方。 組成: 參橘丸(《朱氏集驗方》卷四引梁國佐方。)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四引梁國佐方。組成:人參2兩,神曲2兩,半夏(泡7次)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炒),白茯苓(去皮)4兩,橘紅1斤(去白,用生薑1斤同搗,曬乾)。主治:壯脾進食,消飲下痰。 。 主治:壯脾進食,消飲下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