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柴胡2兩,麥門冬(去心)2兩。
嚼碎。分作3服,水1大碗,煎至7分,去滓冷服,熱亦可。滓再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柴胡、麥門冬均具有解表散熱、和解少陽的作用。人參能補氣生津,柴胡能疏肝解郁,麥門冬能養陰清熱。三藥合用,共奏解表散熱、和解少陽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柴胡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三。 組成:人參2兩,柴胡2兩,麥門冬(去心)2兩。 主治:傷寒不分陽陰,汗下太早,爲紅靨,發大熱,並譫語,不得安寧。
人參柴胡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一。 組成:人參3分,茯苓1錢,白芍1錢,乾地黃1錢,知母(酒炒)1錢,麥冬(去心)1錢,柴胡1錢,甘草5分(蜜炙)。 主治:室女經閉,骨蒸,五心煩熱而脈虛者。
人參柴胡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人參3分,柴胡(去苗)1兩,芍藥半兩,知母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微炒)半兩,萎蕤半兩,半夏(湯洗7遍,焙)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寒6-7日不解,默默煩心,腹中乾燥,大腸結澀,譫言妄語。
人參柴胡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組成:人參1兩,柴胡(去苗)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川芎1兩,知母(焙)半兩,升麻半兩,藁本(去苗土)半兩,甘草(炙)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獨活(去蘆頭)1分,柏子仁(研)1分。 主治:長肌膚,進飲食。主治:小兒潮熱不解。
人參柴胡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白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炒)1兩,陳橘皮(去白,炒)1兩,五味子1兩,當歸(切,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炒乾)1兩,大黃(銼,炒)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香熟)2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黃耆(銼)1兩半。 主治:脾胃不調,宿食留滯,腹脹發熱,嘔逆酸水,日漸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