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麥冬散

柴胡麥冬散

CHAI HU MAI D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四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7%
胃經 17%
脾經 11%
肝經 6%
三焦經 6%
心包經 6%
膽經 6%
腎經 5%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麥冬散中使用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 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昇陽舉陷之功效。方中柴胡可解肝鬱氣滯之症,緩解肝氣不舒導致的胸脅脹悶、頭痛目眩、食慾不振等症狀,從而改善患者整體狀況。
  2. 配合麥冬清熱潤燥: 麥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潤燥、養陰生津之功效。柴胡與麥冬相配,可共同起到疏肝解鬱,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的作用,對於肝鬱脾虛、津液不足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柴胡麥冬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柴胡疏肝解鬱,但容易耗傷陰津,加入麥門冬可以滋養心肺陰液,防止柴胡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傷津耗氣。
  2. 清熱解毒: 麥門冬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輔助柴胡疏肝解鬱、清熱利濕,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治療目的。

總之,麥門冬在柴胡麥冬散中起著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與柴胡藥性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柴胡麥冬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柴胡性微寒,麥冬性微寒,合用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解柴胡麥冬的寒性,防止過寒傷脾胃,並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止痛等功效。加入甘草,不僅能調和藥性,還能增強柴胡疏肝解鬱,麥冬滋陰潤肺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因此,甘草是柴胡麥冬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它不僅能調和藥性,還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柴胡麥冬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增強抵抗力:柴胡麥冬散以柴胡疏肝解鬱,麥冬滋陰養肺為主要功效,但對於氣虛體弱者,單靠疏肝解鬱、滋陰養肺可能不足以提升抵抗力。人參能大補元氣,益氣扶正,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更好地對抗病邪。
  2. 協調陰陽,平衡陰陽:柴胡麥冬散偏於清熱滋陰,而人參偏於溫補陽氣,兩者相配可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過於偏寒或偏熱,更好地調和陰陽,達到更好的療效。

柴胡麥冬散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玄參味甘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柴胡麥冬散本身以柴胡疏肝解鬱、麥冬滋陰潤肺為主要功效,加入玄參可以進一步增強清熱瀉火之力,並滋潤肺腎,避免燥熱傷陰。
  2. 配合柴胡疏肝解鬱: 柴胡疏肝解鬱,但容易耗傷陰血,玄參的滋陰潤燥之效可以與柴胡相輔相成,避免肝氣鬱結,肝火旺盛,進一步促進疏肝解鬱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柴胡麥冬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痘瘡已革,身壯熱,經日不退」。痘瘡(天花或類似發皰性疫病)後期,疱疹雖結痂(已革),但餘熱未清,持續高燒不退。此屬熱病後期「陰傷餘熱」之證,因熱毒耗傷氣陰,正氣受損,邪熱未盡,故需清熱養陰、兼扶正氣。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柴胡(2錢半):

    • 性微寒,入肝膽經,能透表解熱、疏泄鬱火。
    • 在此用於疏解痘瘡後殘留之半表半裏熱邪,防止熱鬱化火。
  2. 麥冬(2錢半):

    • 甘微寒,滋肺胃之陰,清心除煩。
    • 針對熱病傷陰,津液虧耗所致之燥熱,滋陰以退虛熱。
  3. 人參(1錢半):

    • 甘微溫,大補元氣,生津安神。
    • 益氣扶正,助機體抗邪,並防苦寒藥傷正氣,與麥冬協同益氣生津。
  4. 玄參(1錢半):

    • 苦鹹微寒,清熱涼血、解毒滋陰。
    • 清解血分餘熱,兼治痘毒未淨,滋腎水以制虛火。
  5. 炙甘草(1錢半):

    • 甘平,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緩和藥性,保護脾胃,助人參補益之力。

全方配伍邏輯

  • 清解與滋養並行:柴胡透熱,玄參涼血,共清餘熱;麥冬、玄參滋陰生津,治陰傷燥熱。
  • 扶正祛邪兼顧:人參、甘草補中益氣,助正氣驅邪,防熱病耗氣傷陰。

推論功效延伸
此方結構適用於「氣陰兩傷,餘熱未清」之證,除痘瘡後發熱外,亦可延伸至外感熱病後期、久病低熱等類似病機者,體現中醫「存津液、護正氣」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柴胡2錢半,麥冬2錢半,甘草(炙)1錢半,人參1錢半,玄參1錢半。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痘瘡已靨,身壯熱,經日不退的患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痤瘡蕁麻疹麻疹幼兒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麥冬散, 出處:《幼幼集成》卷六。 組成:官揀參、軟柴胡、北沙參、大揀冬、潤玄參、草龍膽、炙甘草。 主治:小兒麻疹收後大熱不退,毒未出盡。

柴胡麥冬散,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柴胡2錢半,麥冬2錢半,甘草(炙)1錢半,人參1錢半,玄參1錢半。 主治:痘瘡已靨,身壯熱,經日不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