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湯以柴胡為君藥,其原因主要有二:
-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善於疏肝解鬱,和解少陽。對於少陽經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口苦咽乾、寒熱往來等症,柴胡可直達病所,疏散鬱氣,使氣機疏通,達到治病之效。
- 升陽舉陷,扶正祛邪:柴胡兼具升陽舉陷之功,可扶持正氣,抵抗邪氣侵襲。對於少陽經氣虛弱,導致的氣陷下垂、脾胃不和等症,柴胡可升舉中氣,使陽氣上升,恢復正氣,達到治病之效。
柴胡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濕健脾: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柴胡湯以疏肝解鬱、清熱利濕為主,而肝鬱脾虛,濕氣內停往往並存。赤茯苓可以健脾祛濕,協同柴胡疏肝解鬱,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調和藥性:柴胡湯中柴胡、黃芩等藥性較寒,赤茯苓性平味甘,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寒涼過度,對脾胃造成損傷。
柴胡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胃: 柴胡湯屬於疏肝解鬱的方劑,其藥性偏於燥烈,易傷胃陰。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可以緩解柴胡湯的燥性,避免傷胃。
- 合心脾: 柴胡湯中柴胡疏肝解鬱,黃芩清熱瀉火,均可影響心脾。麥門冬入心脾,可以養心安神,健脾益氣,起到協調肝脾,防止心脾受損的作用。
總之,麥門冬的加入,不僅可以保護胃陰,更能協調心脾,使柴胡湯的療效更全面,副作用更小。
柴胡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柴胡湯主治少陽證,症狀多為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因少陽之火引起的熱邪,改善患者的發熱、口苦等症狀。
- 和解少陽,調和氣血: 柴胡湯中柴胡升散,黃芩清降,二者相配,既能疏解少陽之氣,又能清泄少陽之火,達到和解少陽,調和氣血的目的。黃芩的清熱作用,可以配合柴胡的升散,使氣血流通,達到治病的目的。
柴胡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兩個原因:
- 扶正氣:柴胡湯主治少陽證,症狀多為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之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使少陽之邪得以解除。
- 調和藥性:柴胡湯中柴胡、黃芩等藥性偏寒,容易傷及正氣。人參的溫補作用可調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使藥效更趨平和,避免副作用。
柴胡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化痰的作用。柴胡湯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的疾病,如脅肋脹痛、胸悶、食慾不振等。橘皮可以幫助疏解肝氣,使氣機流通,從而達到緩解病症的目的。
2. 和解脾胃:橘皮還能入脾經,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柴胡湯中常常會加入一些苦寒藥物,如柴胡、黃芩等,這些藥物雖然能夠清熱解表,但容易損傷脾胃。橘皮的加入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寒性,保護脾胃功能,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柴胡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柴胡湯以柴胡、黃芩、半夏等苦寒之藥為主,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苦寒藥物的寒性,調和藥性,避免傷及脾胃。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其發揮最佳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解毒,保護人體免受藥物毒性傷害,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柴胡湯
柴胡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由柴胡、赤茯苓、麥門冬、黃芩、人參、橘皮、甘草組成。具有解表散熱、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功效。主治懷孕後,感到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有嚴重的噁心和嘔吐。
柴胡
柴胡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理氣、解表散熱、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溼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赤茯苓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寧心安神、益氣補虛、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瀉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氣短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症。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黃芩
黃芩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人參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養陰生津、益氣補虛、健脾益肺、補氣養陰、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可治元氣不足、體虛乏力、氣短喘促、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痛、便溏泄瀉、氣虛血虧、貧血、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不孕不育等症。
橘皮
橘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止咳平喘、消食導滯、和胃止嘔等功效。可治氣滯食積、脘腹脹悶、噯氣反胃、噁心嘔吐、腹痛泄瀉、咳嗽痰多、氣喘胸悶、肺熱咳嗽、痰溼阻肺、食積不化、消化不良等症。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柴胡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由柴胡、赤茯苓、麥門冬、黃芩、人參、橘皮、甘草組成。具有解表散熱、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功效。主治懷孕後,感到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有嚴重的噁心和嘔吐。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2分,白芍1錢,柴胡1錢,黃芩1錢,熟地3分,甘草3分,半夏(制)7分,川芎7分,人參5分,麥冬(去心)5分,生薑3片。
不睡,加棗仁(炒);嘔吐,加砂仁7分,白朮6分(蜜炙),香附7分(制);咳嗽,加杏仁6分(去皮尖),五味子5分,蘇葉、桔梗各7分。
水煎,空心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湯, 出處:《瘧因脈治》卷一。 組成:柴胡、防風、荊芥。 主治:病在少陽,風寒發熱,脈弦而數。
柴胡湯, 出處:《廣嗣紀要》卷九。 組成:柴胡1錢半,赤茯苓1錢,麥冬1錢,條芩1錢,人參5分,橘皮5分,甘草(炙)5分。 主治:妊娠子煩,煩悶不安,嘔吐惡阻。
柴胡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柴胡1錢,芍藥1錢,龍膽草1錢,當歸1錢,青皮1錢,山梔1錢,連翹1錢,甘草5分。 主治:肝火盛,水氣實,或脅痛,或氣從左邊起者,或目紅腫痛。
柴胡湯,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三。 組成:柴胡2兩,黃耆2兩,赤苓2兩,白朮2兩,人參、地骨、枳殼(麸炒)、桑皮、赤芍、生地、麥冬、甘草。 主治:肝熱,熱在肌肉之下,骨之上,寅卯間尤甚。
柴胡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薑汁炒)、蒼朮(米泔浸)、厚朴(薑炒)、陳皮、青皮(去瓤)、枳殼(麸炒)、神曲(炒)、山楂肉、三棱、莪朮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積塊屬熱者。
柴胡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九。 組成:柴胡3兩,杏仁3兩,秦艽3兩,青蒿子3兩,犀角1兩,知母1兩,桔梗1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1兩,葳蕤1兩,甘草1兩,鱉甲(蜜炙)1兩,山梔子仁半兩,赤茯苓2兩。 主治:勞熱煩躁,不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