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煮肚方」中加入豬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益脾胃: 豬肚性味甘平,具有健脾益胃、補虛益氣的功效,可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補益脾胃是許多方劑的重要目的。
二、藥物載體: 豬肚本身是一種食材,可以與其他藥材一起煮食,起到藥材的載體作用。將藥材放入豬肚中一同燉煮,可以使藥材的味道更容易滲透到豬肚中,提高藥效的吸收率,同時也使藥物更易於入口,更易於患者接受。
「煮肚方」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尤其對熱痰、燥咳效果顯著。
此外,川貝母還具有潤肺養陰、散結消腫的作用,能改善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因此,在「煮肚方」中加入川貝母,可起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緩解因熱毒所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煮肚方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腹痛,潤腸通便:蜂蜜性平味甘,具有潤腸通便、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氣滯、腸燥便祕引起的腹痛,蜂蜜可起到緩和疼痛、促進排便的作用,改善腸道蠕動,緩解腹脹。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蜂蜜本身性質溫和,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並能增強藥效的發揮。一些中藥可能對腸胃造成刺激,蜂蜜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減輕刺激的作用,提高藥效的吸收和利用率。
「煮肚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胃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對於因寒氣入侵導致的腹痛、腹瀉,生薑可以溫暖胃腸,驅散寒氣,緩解症狀。
- 促進消化:生薑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對於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脹、腹痛,生薑可以幫助消化吸收,緩解不適。
因此,在「煮肚方」中加入生薑,不僅可以溫暖胃腸,緩解寒氣導致的腹痛,也能促進消化,改善食物積滯。
「煮肚方」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中和胃: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有助於緩解因寒氣凝滯而導致的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行氣消積: 砂仁具備行氣消積的功效,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對於飲食積滯、食慾不振等問題,具有改善作用。
因此,在「煮肚方」中加入砂仁,能起到溫中和胃、行氣消積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緩解腹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煮肚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針對「喘嗽日久,痰涎積滯不散」之證,症見遍體發熱惡寒、午後加劇,屬肺脾兩虛、痰濕鬱熱之候。
病機推演:
- 「喘嗽日久」:久病傷肺氣,肺失宣降,痰飲內停。
- 「痰涎積滯」:脾虛運化失職,濕聚成痰,上貯於肺,阻塞氣道。
- 「午後熱甚」:午後陽氣漸衰,痰濕鬱久而化熱,故發熱加重;痰阻衛氣,營衛失和,故惡寒。
治療方向:
以健脾益肺、化痰止咳為主,佐以潤燥散結。先服「加減定喘湯」宣肺平喘治標,後用此方健脾固本、消滌痰涎。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豬肚
- 藥性:甘溫,入脾、胃經。
- 作用:以形補形,補益脾胃之氣,助運化水濕,從根源減少痰濕生成。
2. 臣藥:川貝母 + 白蜂蜜
- 川貝母:苦甘微寒,潤肺化痰、散結止咳,針對痰熱膠結之喘嗽。
- 白蜂蜜:甘平潤肺,緩和痰燥,與川貝協同增強潤肺化痰之效。
3. 佐藥:生薑 + 元酒(黃酒)
- 生薑:辛溫散寒,溫中止嘔,助豬肚醒脾化濕,兼制川貝、蜂蜜寒涼之性。
- 元酒:辛甘溫,通行血脈,促進藥力散布,兼散寒濕之滯。
4. 使藥:廣砂(縮砂仁)
- 藥性:辛溫芳香,化濕行氣,醒脾開胃,助豬肚健脾之力,並防止諸藥滋膩礙胃。
5. 煎煮法特殊用意
- 醋水煮之:醋味酸收,能斂肺氣,防止辛散過度;酸甘化陰,可緩和燥性。
- 不著鹽醬:避免鹹味助痰濕、醬味黏滯影響藥效純度。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健脾補肺」為本,結合「化痰散結、潤燥行氣」為標,體現「培土生金」之法。豬肚、廣砂、生薑健運中焦,切斷痰濕之源;川貝、蜂蜜潤肺化燥痰,直達病所;元酒、醋水輔助藥力滲透,調和氣血。適用於久病痰濕鬱熱、肺脾兩虛之喘嗽,兼顧扶正與祛邪。
傳統服藥法
豬肚1個,川貝母1錢,白蜂蜜2兩,生薑4兩,廣砂4錢,元酒8兩。
先將廣砂、川貝研極細,豬肚洗淨,將生薑切片,連同元酒、蜂蜜、川貝、廣砂一同裝入肚內,用繩將口扎好,再將醋內兌水入砂鍋煮之,旋添醋水,煮肚爛為度,不著鹽醬,將肚1次、或2-3次
此方治喘嗽,先服加減定喘湯,後服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刺激性,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含有蜂蜜,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煮肚方,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四。 組成:豬肚1個,川貝母1錢,白蜂蜜2兩,生薑4兩,廣砂4錢,元酒8兩。 主治:喘嗽日久,痰涎積滯不散,遍體發熱惡寒,午後益甚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