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驅邪湯

YANG YIN QU X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航集》卷下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2%
腎經 5%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心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點特性:

  1. 養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其養血功效能滋養陰血,緩解邪氣入侵所致的陰虛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
  2. 促進血液循環: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驅除邪氣,恢復正氣。

因此,在養陰驅邪湯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養陰活血,驅邪固正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機體的平衡狀態。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行氣: 川芎性溫,入肝經,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有助於驅散外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外邪入侵導致的氣血凝滯、經絡阻滯等症狀。
  2. 升陽舉陷: 川芎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能提升陽氣,改善氣虛下陷導致的症狀,如頭昏眼花、神疲乏力等。

因此,在「養陰驅邪湯」中加入川芎,可起到活血行氣、升陽舉陷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養陰驅邪、恢復健康的功效。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透邪: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功效,能驅散外感風寒邪氣,並可促進汗液排出,達到解表透邪的目的。
  2. 理氣和中,健脾開胃:紫蘇葉亦能理氣和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提高機體抵抗力。因此,在養陰驅邪湯中加入紫蘇葉,有助於提高藥效,更好地達到驅邪扶正之功效。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體內熱毒,尤其適合治療外感風熱、暑濕等病症。
  2. 利濕解表: 淡豆豉能利水消腫,對於濕熱鬱阻、表邪未解者,能促進體內濕氣排出,解除表邪,達到清熱解表的作用。

因此,養陰驅邪湯中加入淡豆豉,可以發揮清熱解毒、利濕解表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養陰驅邪的效果。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在驅邪過程中,若患者正氣不足、寒邪內侵,乾薑可溫補脾陽,促進陽氣生髮,驅散寒邪,增強機體抵抗力。
  2. 扶正祛邪: 乾薑的溫陽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發揮療效。同時,乾薑還能溫化痰飲,避免寒邪凝滯,增強驅邪效果。

因此,在養陰驅邪湯中加入乾薑,可起到溫陽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痰熱內蘊的病症,枳殼可以疏通氣機,化解痰濁,有助於清熱解毒、驅除邪氣。
  2. 寬胸散結:枳殼可以緩解胸悶、氣滯、胸痛等症狀,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抵抗力。對於因痰濕阻滯引起的咳嗽、咳痰,枳殼也有助於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化濕醒脾:砂仁味辛性溫,能行氣化濕,醒脾開胃。本方多用於脾胃氣虛、濕邪困脾之症,砂仁可助脾胃運化,消除濕邪,增強機體抵抗力。

二、 理氣止痛:砂仁亦具有行氣止痛之效。濕邪阻滯,易導致氣機不暢,引發腹痛等症狀。砂仁可理氣解鬱,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總之,砂仁在養陰驅邪湯中發揮著化濕醒脾、理氣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養陰驅邪、扶正祛邪的功效。

養陰驅邪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偏燥、寒涼或溫熱,使藥物更易於被機體吸收,發揮最佳療效。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緩和藥性、解毒等作用,可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並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養陰驅邪湯中發揮著重要的協調和增效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養陰驅邪湯

中醫方劑「養陰驅邪湯」,主要成分包括當歸、川芎、紫蘇葉、淡豆豉、乾薑、枳殼、砂仁、甘草。以下針對各成分進行詳細介紹:

  1. **當歸:**性溫、味甘、歸脾、肝、心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2.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心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乾燥、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3.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4.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歸肺、大腸經。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5.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6. **枳殼:**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7.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8.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陰驅邪湯」,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受到瘟疫的侵襲,出現了頭痛、惡寒和發燒的症狀。

總結

「養陰驅邪湯」是中醫常用的一個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益血的功效。它可以治療產後受到瘟疫的侵襲,出現了頭痛、惡寒和發燒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全當歸8錢(酒炒),川芎3錢,紫蘇1錢5分,淡豆豉3錢,炮薑1錢5分,枳殼1錢5分,砂仁3錢(研),炙甘草3分。
如惡心發嘔,加藿香梗3錢;如作瀉,加炒白芍5錢,車前子3錢;如熱入血室,經到發昏,加益母草3錢,炒黑山楂3錢;如腹痛,加酒炒玄胡索2錢;如誤藥抽搐,反張發厥等證,加白僵蠶3錢,鈎
上用酒半林對水煎服。
一服蓋暖,出汗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肺炎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陰驅邪湯, 出處:《慈航集》卷下。 組成:全當歸8錢(酒炒),川芎3錢,紫蘇1錢5分,淡豆豉3錢,炮薑1錢5分,枳殼1錢5分,砂仁3錢(研),炙甘草3分。 主治:産後受瘟疫,頭痛惡寒發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