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歸蘇苓湯

XIONG GUI S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7%
心經 17%
肺經 11%
胃經 11%
腎經 8%
大腸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芎歸蘇苓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因有川芎、白芷等藥物活血止痛,而當歸能補血以助活血,使血行通暢,緩解疼痛。

二、和血潤燥:方中因有蘇木、茯苓等藥物燥濕化痰,而當歸能和血潤燥,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津液,維持整體藥效的平衡。

芎歸蘇苓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方中加入川芎,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症狀。
  2. 疏散風寒: 川芎還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可以幫助驅散外邪,緩解風寒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因此,川芎在芎歸蘇苓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活血止痛,又能疏散風寒,對緩解疾病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芎歸蘇苓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疏肝理氣,消脹止痛: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幫助疏通肝氣,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2. 調和氣血,促進循環:芎歸蘇苓湯的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枳殼入肝經,可促進肝氣疏泄,並與其他藥材相互協調,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局部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芎歸蘇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症狀,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
  2. 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益氣,補益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在芎歸蘇苓湯中,茯苓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祛風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阻絡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腰膝痠痛等症狀。

芎歸蘇苓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其 行氣止痛溫脾止瀉 的作用。

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 行氣止痛溫脾止瀉化濕消食 的功效。在芎歸蘇苓湯中,砂仁可以幫助 疏通氣血,緩解疼痛,同時也能 溫暖脾胃,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此外,砂仁還可以 化解濕氣,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使藥效更加全面。

芎歸蘇苓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紫蘇葉能溫肺散寒,宣通肺氣,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芎歸蘇苓湯以川芎、當歸為君藥,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之效。紫蘇葉加入其中,可與川芎、當歸相輔相成,既能解表散寒,又能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主治功效


芎歸蘇苓湯方劑功效分析

《女科祕旨》中記載的芎歸蘇苓湯,由當歸、川芎、枳殼、茯苓、砂仁、紫蘇葉組成,其古籍記載主治「胎不轉動」。透過分析各藥材的功效,我們可以深入探討此方劑的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及功效:

  • 當歸 (二錢): 為君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補血能改善孕婦血虛之證,活血則能促進氣血運行,利於胎兒轉動。調經止痛的功能,則能緩解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腹痛等不適。

  • 川芎 (一錢): 為臣藥,與當歸相伍,共奏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之效。川芎辛香走竄,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加強當歸活血化瘀的作用,更能有效改善胎位不正所引起的氣滯血瘀。

  • 枳殼 (一錢): 為佐藥,具有理氣寬胸、消食化滯的功效。孕期飲食不當易導致氣滯,枳殼能理氣消滯,解除氣機阻礙,使氣血運行更加通暢,從而有助於胎兒轉動。

  • 茯苓 (一錢): 為佐藥,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安神的功效。孕期脾胃虛弱,易導致水溼停滯,影響氣血運行。茯苓健脾利水,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使氣血運行更加順利。安神作用則能舒緩孕婦焦慮情緒,有利於胎兒的安靜及轉動。

  • 砂仁 (一錢): 為佐藥,具有化溼行氣、溫中止瀉之功。砂仁溫而不燥,能溫中散寒,化解寒溼之邪,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改善氣血運行,輔助胎兒轉動。

  • 紫蘇葉 (五分): 為使藥,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若孕婦感受風寒,則會影響氣血運行,紫蘇葉能解表散寒,使氣機通暢,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治療。

治療原理分析:

「胎不轉動」多因氣血瘀滯、寒溼阻滯、或脾胃虛弱等因素造成。芎歸蘇苓湯正是針對這些病機而設:

  • 疏通氣血: 當歸、川芎、枳殼、砂仁等藥物共同作用,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消除氣血瘀滯,使胎兒有足夠的空間轉動。
  • 溫化寒溼: 砂仁、紫蘇葉溫中散寒,化解寒溼之邪,改善體內環境,有利於胎兒轉動。
  • 健脾益氣: 茯苓健脾利水,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為氣血運行提供物質基礎。

總而言之,芎歸蘇苓湯通過疏通氣血、溫化寒溼、健脾益氣等多個方面,協同作用於改善孕婦體內環境,從而達到治療「胎不轉動」的目的。 各藥材的劑量比例也反映出方劑的整體治療策略,君臣佐使的搭配精妙,體現了傳統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川芎1錢,枳殼1錢,茯苓1錢,砂仁1錢,蘇葉5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月經量過多、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芎歸蘇苓湯, 出處:《女科秘旨》卷四。 組成:當歸2錢,川芎1錢,枳殼1錢,茯苓1錢,砂仁1錢,蘇葉5分。 主治:胎不轉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