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犀丸

WU X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胃經 20%
心經 10%
小腸經 10%
膀胱經 10%
三焦經 10%
脾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烏犀丸

烏犀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淡豆豉和大蒜。它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

淡豆豉

淡豆豉是一種豆類,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淡豆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於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緩解各種症狀。

大蒜

大蒜是一種蔬菜,具有止癢、驅蟲殺蟲、止咳化痰、解毒、止瀉、健脾胃、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的作用,可以幫助殺死或抑制引起皮膚瘙癢的細菌、病毒或真菌。大蒜中的 ajoene 和 alliin 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幫助減輕皮膚炎症,緩解瘙癢。大蒜所含的大蒜素為有效成分,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強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消化不良、胃脹等症狀。大蒜中的揮發油成分,能刺激皮膚產生熱感,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祛除風寒濕氣。此外,大蒜素還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緩解皮膚瘙癢等不適症狀。

總結

烏犀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淡豆豉和大蒜。它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

傳統服藥法


上藥並須如法修事,為細末,煉白蜜合和,入酥,再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常服1丸,薄荷湯或茶嚼下,不拘時候。丈夫、婦人卒中諸風,牙關緊急,膈上多痰,或語言謇澀,口眼歪斜,用薄荷汁與酒各少許,化3丸服之,良久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坐骨神經痛疥癬腳氣病大便秘結癲癇瘧疾腦中風半身不遂高血脂症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腦炎病毒性腦膜炎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蛔蟲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相同名稱方劑


烏犀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淡豆豉、大蒜(去皮苗)各等分。 主治:腸毒下血不止,及久患血痢者。

烏犀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五。 組成:醜(頭末)3兩,青皮3兩,使君子肉7錢半,白蕪荑1錢半,鶴虱5錢,蘆薈1錢(别研,燒紅醋淬),苦楝根皮半兩。 主治:疳積。

烏犀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三引《仁存方》。 組成:薄荷葉1兩,烏藥1兩(燒存性),京墨3錢,硼砂3錢,麝香1錢,朱砂1錢,玄精石1錢,豬牙皂角1兩(燒存性)。 主治:化痰退熱。主治:小兒驚風發搐。

烏犀丸,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三。 組成:烏犀1兩,茯苓1兩,芍藥1兩,細辛1兩,黑參1兩,人參1兩,乾山藥2兩,羌活2兩。 主治:兩瞼粘睛外障。此眼初患之時,或癢或痛,年多風赤,瞼中有瘡;外障兼胬肉。

烏犀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巴豆108粒(并去心膜,對對排列得定,不可失落星兒,更用沉香水浸過,去心殼膜,務在精制,稍有不淨,難取神效。蓋膜能傷胃,心能發嘔),橘皮1兩(去白,切如小指面大,片片令勻,將巴豆拌和,受曉露7夜,2件鍋內文武火炒令黑色,揀出巴豆,令出油盡),蒼朮(去粗皮)6錢(濃煎,犀角水浸,受太陽7日曬乾,入鍋內微炒,遂將橘皮同碾爲細末,加巴豆加入末內,再研爲細末)。 主治:消宿食,破滯氣,發散癤毒。主治:小兒驚疳,乳食不化,內成積聚,腹大體小,潮熱往來,五心煩熱,揉指咬甲,蛔蟲自利,頸項結核,肚痛無時,遍身瘡疥,小便如泔,夜多盜汗,嗜泥炭,喜甘甜,或瘧或渴,或吐或瀉,或百日內外因吞惡血絞刺啼叫。

烏犀丸,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白朮(米泔浸1宿,切,焙乾微炒)3分,白芷3分,乾薑(炮)3分,枳殼(去瓤,麸炒)3分,天竺黃(細研)3分,虎骨(酒、醋塗,炙令黃)3分,厚朴(去粗皮,薑汁塗,炙令熟)3分,何首烏(米泔浸1宿,煮過,切,焙)3分,敗龜(酒、醋塗,炙令黃)3分,桑螵蛸(微炒)3分,縮砂仁3分,蔓荊子(去白皮)3分,丁香3分,晚蠶蛾(微炒)3分,萆薢(微炙)1兩,細辛(去苗)1兩,藁本(去土)1兩,槐膠1兩,阿膠(杵碎,炒)1兩,陳皮(去白,微炒)1兩,天南星(浸洗,生薑自然汁煮軟,切,焙乾炒黃)1兩,羌活(去蘆)1兩,麝香(别研)1兩,天麻(酒洗,切,焙)1兩,半夏(湯洗7次,薑汁浸3日,炒)1兩,茯苓(去皮)1兩,獨活(去苗)1兩,人參(去蘆)1兩,羚羊角(鎊)1兩,藿香葉(去土)1兩,檳榔1兩,川烏(燒令通赤,留煙少許,入坑內,以盞復,新土圍,食頃出)1兩,肉桂(去粗皮)1兩,沉香1兩,麻黃(去根節)1兩,白僵蠶(去絲嘴,微炒)1兩,白附子(炮)1兩,乾蠍(微炙)1兩,防風(去蘆)1兩,白花蛇(酒浸1宿,炙熟用肉)1兩,烏蛇(酒浸1宿,炙,去皮骨,令熟,用肉)1兩,木香1兩,石斛(去根)半兩,水銀半兩,蟬殼(去土,微炒)半兩,川芎半兩,肉豆蔻(去殼,微炮)半兩,硫黃(末,用瓷盞盛,慢火養成汁,入前水銀,急炒如青泥,細研)半兩,附子(水浸後炮,去皮臍)半兩,龍腦(别研)半兩,朱砂(研飛)半兩,雄黃(研飛)半兩,牛黃(别研)半兩,狐肝3具(臘月採取,同烏鴉1隻,入新瓦罐內,以瓦盆子蓋頭,用泥固濟,用炭火一秤,燒令通赤,待煙盡取出,候冷,研令極細用),烏鴉1隻(臘月採取,去嘴翅足),膩粉(别研)1分,當歸(去蘆,酒浸,焙,炒)2兩,烏犀(鎊)2兩。 主治:丈夫、婦人卒中諸風,牙關緊急,膈上多痰,或語言謇澀,口眼歪斜,癱瘓,暗風癇病,手足潮搐,心神不安,遍身煩麻;腸風痔瘻;腎臟風毒,上攻下注;婦人血風,頭旋吐逆,皮膚腫癢,遍身疼痛;小兒諸風癲癇,潮發瘈瘲,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牙關緊急,目睛上視;及諸病久虛,變生虛風,多睡昏困,荏苒不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