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茯苓乾薑湯

BAI ZHU FU LING QIAN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五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2%
腎經 10%
肝經 8%
膀胱經 7%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膽經 0%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朮茯苓乾薑湯」

白朮茯苓乾薑湯是以白朮、茯苓、乾薑等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補氣、健脾、利濕、止瀉、止嘔、安神等功效,常被中醫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水腫、腹瀉、嘔吐、失眠等疾病。

白朮茯苓乾薑湯組成及功效介紹

  1.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濕、止瀉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水腫、食慾不振、腹瀉等。

  2.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食少、心悸失眠等。

  3.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胃止嘔、健脾止瀉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風寒、嘔吐、腹痛、腹瀉等。

  4.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通竅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身痛、關節疼痛等。

  5. 桂枝:性溫,味辛,歸太陽經。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絡、祛風除濕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風寒、發熱頭痛、四肢痠痛、水腫等。

  6. 葛根:性涼,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升陽解肌、透疹透熱、生津止渴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風熱、麻疹不透、熱毒發斑、口渴煩躁等。

  7. 甘草:性甘,味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健脾和胃、清熱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

  8.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脹滿、痰多咳嗽、氣喘等。

  9. 烏梅:性酸,味澀,歸肝、脾、肺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澀腸止瀉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舌燥、腹瀉痢疾等。

  10.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利水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水腫腳氣等。

白朮茯苓乾薑湯主治功效

白朮茯苓乾薑湯具有補氣、健脾、利濕、止瀉、止嘔、安神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水腫、腹瀉、嘔吐、失眠等疾病。

白朮茯苓乾薑湯注意事項

白朮茯苓乾薑湯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白朮茯苓乾薑湯忌與寒涼、辛辣、油膩的食物同食。 白朮茯苓乾薑湯不適合風寒感冒、體質虛弱者服用。 白朮茯苓乾薑湯不適合孕婦、哺乳期婦女服用。

總結: 「白朮茯苓乾薑湯」是以中藥材白朮、茯苓、乾薑等調製而成,具有補氣、益中、化濕、利水、止瀉、止嘔、安神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虛、腹瀉、嘔吐、失眠等症狀。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藥材 należy skonsultować się z lekarzem,以確保安全有效。

方劑組成解釋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乾薑:溫中散寒,止汗解表。
  • 細辛:發汗解表,散寒止痛。
  • 桂枝:發汗解表,溫經通絡。
  •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烏梅:生津止渴,收斂固澀。
  • 淡豆豉:清熱解毒,利濕和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初期使用。
  • 本方含有乾薑、細辛等辛溫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烏梅、淡豆豉等酸味之品,胃酸過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食慾不振口乾口渴怕冷怕吹到風半身或下肢麻木面色灰暗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茯苓乾薑湯, 出處:《三因》卷五。 組成:白朮、乾薑、茯苓、細辛、桂心、乾葛、甘草(炙)、陳皮、烏梅、豆豉各等分。 主治:伏暑中風濕,煩渴引飲,心腹疼躁悶,口乾面垢,灑灑惡寒,淅淅惡風,微汗,饑不能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