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2%
心經 16%
胃經 15%
腎經 7%
肝經 7%
膀胱經 3%
膽經 0%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秘傳加減理中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化痰止嘔。

主治

中寒手足厥冷,或腹痛嘔吐,甚則暈倒,昏迷不省人事,脈沉遲無力者。

本方由理中湯加減而成,主要用於治療中寒證。中寒證是指由於寒邪內侵,陽氣受阻,以四肢厥冷、腹痛嘔吐、脈沉遲無力為主要表現的證候。本方以人參、白朮、乾薑、甘草、葛根、肉桂、陳皮、半夏、茯苓、細辛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的藥物組成,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秘傳加減理中湯,治中寒證,手足厥冷,或腹痛嘔吐,甚則暈倒,昏迷不省人事,脈沉遲無力者。」
  • 中醫方劑學》:「秘傳加減理中湯,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主治中寒證,症見四肢厥冷、腹痛嘔吐、脈沉遲無力。」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乾葛、肉桂、陳皮、半夏、茯苓、細辛。
中寒重,六脈全無,或腹痛瀉痢不止,加附子;身甚惡寒,加麻黃、煨生薑,水煎,臨服時,再加薑汁半盞服。
上細切,作一服。
用水2盞,加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人參、白朮、乾薑、甘草、葛根、肉桂、陳皮、半夏、茯苓、細辛等均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其中,人參、白朮、乾薑、甘草、葛根、肉桂等為君藥,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陳皮、半夏、茯苓、細辛等為臣藥,具有化痰止嘔、和胃降逆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化痰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
梅尼爾氏病
腹痛
胰臟炎
慢性腎衰竭
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加減理中湯,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人參、白朮、乾薑、甘草、乾葛、肉桂、陳皮、半夏、茯苓、細辛。 主治:中寒,手足厥冷,或腹痛嘔吐,甚則暈倒,昏迷不省人事,脈沉遲無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桂辛湯

相似度 90%

薑桂六君子湯

相似度 80%

回陽救急湯

相似度 80%

理中化痰丸

相似度 75%

加減理中湯

相似度 73%

參蘇溫肺飲

相似度 73%

祛癲湯

相似度 73%

氣血兩補丹

相似度 73%

補中寧嗽湯

相似度 7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