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白朮散

MA HUANG BAI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六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8%
胃經 15%
心經 12%
腎經 10%
肝經 10%
膀胱經 5%
大腸經 3%
膽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白朮散的組成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散寒: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開腠、散寒解表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麻黃能夠有效地驅散寒邪,使肺氣通暢,緩解症狀。

2. 利水消腫: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效。白朮可增強脾胃功能,利水滲濕,配合麻黃宣肺散寒,能夠有效地緩解因寒溼阻滯所致的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麻黃白朮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水濕停滯等病症,而麻黃白朮散所治的表寒裡濕證,正是因脾胃虛弱、水濕停滯而導致的。白朮可以健脾利水,幫助排出體內濕氣,配合麻黃的發汗解表作用,達到祛風散寒、利水消腫的效果。
  2. 扶正祛邪:白朮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抵抗外邪入侵。在麻黃白朮散中,白朮與麻黃相配,既能發汗解表,又能扶正祛邪,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麻黃白朮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將體內過多的水濕排出,有助於解決麻黃白朮散主治的風寒濕邪所致的表寒裏濕症。
  2. 健脾益氣: 茯苓兼具健脾益氣之功效,能改善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因此,麻黃白朮散中加入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益氣,使藥效更佳,更能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表寒裏濕症。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散」中,桂枝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解表、溫經通絡的作用。桂枝性溫味辛,能夠散寒解表、溫經通絡,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項背強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桂枝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解表作用,對改善風寒感冒和肌肉骨骼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散中添加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脾胃,增進藥效: 麻黃白朮散以麻黃、白朮為君藥,辛溫發散,燥濕利水,但性偏燥烈,易傷脾胃。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既能調和麻黃白朮散的燥性,又能增強其利水消腫之效,使藥效更趨平和。
  2. 疏肝理氣,助麻黃散寒: 麻黃白朮散主治風寒濕痺,而肝氣鬱滯亦可阻礙氣血運行,加重病情。陳皮具有疏肝理氣之功,能協同麻黃發散風寒,解除肝氣鬱結,使藥效更佳。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散」中,青皮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行氣消積、疏肝解郁的功效。青皮性溫味辛,能夠行氣消積、疏肝解郁,適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肝氣鬱結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青皮能夠增強方劑的行氣消積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散」中,桔梗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開音利咽、止咳化痰的功效。桔梗性平味甘苦,能夠開音利咽、止咳化痰,適用於治療喉嚨痛、咳嗽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桔梗能夠增強方劑的開音利咽作用,對改善喉嚨和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散方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利用其 散風解表通鼻竅 的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可疏散風邪,通利鼻竅,並能止痛。麻黃白朮散主治外感風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而白芷加入後,能加強散風解表之力,並幫助通利鼻竅,使風寒之邪得以排出,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麻黃白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麻黃辛溫發散,白朮甘溫燥濕,兩藥皆偏燥性。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麻黃與白朮的燥性,避免傷津耗氣,使藥物更平和穏和。
  2. 增強療效:甘草味甘,入脾經,能健脾益氣,協助手足陽明經絡的藥力,使麻黃白朮散在散寒祛濕的同時,也能健脾益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散」中,半夏曲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化痰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半夏曲性溫味辛,能夠化痰止咳、溫中散寒,適用於治療寒痰咳嗽、脾胃虛寒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半夏曲能夠增強方劑的化痰止咳作用,對改善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散」中,紫蘇葉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解表、理氣和胃的功效。紫蘇葉性溫味辛,能夠散寒解表、理氣和胃,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紫蘇葉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解表作用,對改善感冒和脾胃虛寒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散」中,烏梅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收斂止澀、潤腸通便的功效。烏梅性酸味甘,能夠收斂止澀、潤腸通便,適用於治療久瀉不止、便秘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烏梅能夠增強方劑的收斂止澀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溫脾陽,助白朮健脾利水: 白朮性溫燥,擅長利水滲濕,但脾陽不足者,脾失健運,濕邪難除。乾薑辛溫,可溫脾陽氣,助白朮健脾利水,提高利水效率。

2. 溫散寒邪,配合麻黃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散寒,擅長宣肺解表,但寒邪入肺,可致肺氣失宣,痰濁壅塞。乾薑溫散寒邪,配合麻黃宣肺解表,可更有效地驅散寒邪,宣通肺氣。

主治功效


麻黃白朮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各藥物功效

麻黃白朮散由多味中藥組成,各藥物功效如下: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桂枝:溫經通陽、散寒止痛。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 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補脾益氣。
  • 吳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
  • 草豆蔻:燥濕溫中、行氣止痛。
  • 厚朴: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 神麯:消食和胃。
  • 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 柴胡:和解表裡、疏肝解鬱、升陽舉陷。
  • 蒼朮: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
  • 澤瀉:利水滲濕、泄熱。
  •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 黃耆: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 豬苓:利水滲濕。
  • 杏仁: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古文內容分析

《理瀹駢文》| 吳師機

該文指出麻黃白朮散可用於治療「風火濕熱鬱而為病」,且方中包含「表裡寒熱補瀉之藥咸備」。這提示了麻黃白朮散具有較廣泛的治療範圍,不僅針對表證,也兼顧裡證,且能同時處理寒熱虛實等不同病機。

《奇效良方》| 董宿

該文提供了兩種麻黃白朮散的組成,並指出其「治大便不通,小便赤黃,渾身腫,其色黃,麻木身重如山,沉困無力,四肢痿軟,不能舉動,喘促,唾清水白沫如膠,吐噦痰唾,時躁熱,發欲去衣,須臾而過,振寒,項額有時如冰,頭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淚,鼻不聞香臭,少腹急痛,當臍有動氣,按之堅硬而痛。」

從這些症狀描述來看,患者呈現出以下幾種病機:

  1. 濕邪困脾:身重如山、沉困無力、四肢痿軟、吐噦痰唾,這些症狀都提示了濕邪困阻脾胃,導致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以及水濕內停。
  2. 氣機阻滯:大便不通、少腹急痛、當臍有動氣,這些症狀表明氣機運行不暢,導致腑氣不通。
  3. 表裡同病:麻木、喘促、躁熱、振寒、頭旋眼黑等症狀,既有表證的表現,也有裡證的症狀,提示了病邪既影響了體表,也影響了臟腑。
  4. 寒熱錯雜:時躁熱,發欲去衣,須臾而過,振寒,項額有時如冰,這些症狀表明體內寒熱交錯,陰陽失調。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和藥物功效,麻黃白朮散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

  1.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麻黃、桂枝、白芷等藥物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可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證。
  2. 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白朮、茯苓、蒼朮、澤瀉等藥物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運化水濕,消除腫脹。
  3. 理氣行滯,疏肝和胃:陳皮、青皮、厚朴、吳茱萸等藥物具有理氣行滯、疏肝和胃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機,改善消化功能。
  4.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黃連等藥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濕熱毒邪。
  5. 補氣升陽,益氣固表:人參、黃耆、甘草等藥物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的作用,可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6.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吳茱萸、草豆蔻等藥物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溫暖脾胃,改善嘔吐等症狀。

總之,麻黃白朮散是一個表裡同治、寒熱並用、補瀉兼施的複方,通過發汗解表、健脾燥濕、理氣行滯、清熱解毒、補氣升陽等多種作用,達到疏散外邪、運化水濕、調和氣機、扶正祛邪的目的,從而治療濕邪困阻、氣機不暢、表裡同病、寒熱錯雜等病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白朮散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透邪、利水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白朮散, 出處:《三因》卷六。 組成:麻黃(去節,湯浸)1兩,白朮1兩,茯苓1兩,桂心1兩,陳皮3分,青皮3分,桔梗3分,白芷3分,甘草3分,半夏曲3分,紫蘇3分,烏梅3分,乾薑半兩。 主治:瘧疾。傷風寒暑濕,不留經絡,與衛氣相並,病以日作,寒熱交煎。亦治時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