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氣湯

HUO XIANG Z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6%
肺經 23%
心經 8%
腎經 5%
肝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正氣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藿香正氣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感冒,而白朮可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利於祛除體內濕氣,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驅除外邪。
  2. 固護中氣: 藿香正氣湯中使用大量的辛溫芳香之藥,容易耗氣傷陰,而白朮能補中益氣,固護脾胃之氣,防止辛溫藥物過度耗損正氣,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功,可助藿香、紫蘇等藥物疏散風邪,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2. 燥濕化痰:藿香正氣湯常用於治療暑濕感冒,而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與蒼朮、厚朴等藥物協同作用,祛除濕邪,止咳化痰,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祛除暑濕之邪,與藿香、佩蘭等藥物共同作用,消除濕濁,緩解脾胃濕阻所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2. 和胃止嘔: 半夏兼具降逆止嘔之效,可緩解暑濕之邪犯胃所致的嘔吐。此外,半夏還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氣,引藥下行: 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氣、開宣壅塞的功效。藿香正氣湯治療的是外感風寒濕邪,導致的胸悶氣短、嘔吐泄瀉等症狀。桔梗可以開宣肺氣,使藥力更易下達腸胃,更好地發揮驅邪止瀉的作用。

2. 促進藥物吸收: 桔梗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藥物吸收,提高療效。同時,桔梗還能利咽化痰,配合藿香、佩蘭等藥物,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喉嚨不適。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其 理氣和中 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經,能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對於暑濕困脾,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症狀,砂仁能有效 疏理氣機、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患者恢復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此外,砂仁還能 溫中止嘔,對於因暑濕所致的嘔吐,也有緩解作用。因此,砂仁的加入,有助於提升藿香正氣湯的 止嘔、理氣、健脾 功效,更全面地治療暑濕感冒。

藿香正氣湯中包含藿香,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解暑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性溫,能闢穢解暑,化解濕濁。夏日濕熱疫癘,易致脾胃不和、濕阻中焦,藿香可疏散暑濕,健脾和胃,緩解濕熱所致的諸症。
  2. 理氣止痛: 藿香亦具理氣作用,能行氣解鬱,緩解暑濕所致的胸悶、腹痛、嘔吐等症狀。

綜上所述,藿香在藿香正氣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解暑化濕、理氣止痛的特性,有助於治療暑濕所致的諸症。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其揮發油可促進汗腺分泌,達到發汗解表的效果,同時也能緩解因風寒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增強藥效: 紫蘇葉還能理氣寬中,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在藿香正氣湯中,紫蘇葉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易於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藿香正氣湯主治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感冒、腹痛、嘔吐等症狀,白芷能協助藿香、佩蘭等藥物,疏解表寒,通暢氣機,緩解疼痛。
  2. 燥濕止瀉,益氣健脾:白芷亦具有燥濕止瀉、益氣健脾的作用。藿香正氣湯中的香薷、厚朴等藥物,能燥濕化痰,但容易耗傷脾氣。白芷能補益脾氣,協調藥性,避免過於燥烈,幫助脾胃運化,止瀉止痛。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藿香正氣湯的藥性偏寒涼,而甘草性甘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脾胃,降低藥物對人體的刺激性,使藥效更溫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和藥物苦味,使病人更容易接受。同時,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可以增強藥物補氣健脾的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藿香正氣湯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常伴有脾胃濕困、消化不良等症狀。茯苓可補脾健胃,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2. 輔助解表: 茯苓能利水滲濕,協助藿香、厚朴等藥物解表散寒,宣通肺氣,達到祛除風寒濕邪、解除表證的目的。此外,茯苓還能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引起的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提高療效。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藿香正氣湯用於治療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感冒、腹瀉、嘔吐等症狀,厚朴能化解濕濁,使脾胃運化恢復正常。
  2. 調和氣機:厚朴能行氣解鬱,有助於調節脾胃氣機,緩解濕邪停滯所致的胸悶、腹脹、胃痛等症狀。同時,厚朴還能與其他藥材如藿香、佩蘭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效。

總之,厚朴在藿香正氣湯中起到燥濕化痰、調和氣機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藿香正氣湯:中醫治病的寶貴藥方

中藥方劑「藿香正氣湯」是中醫藥學中的一種經典方劑,以其顯著的療效而聞名遐邇。該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組方精妙,療效廣泛,不僅能治療霍亂,還能治療其他疾病。

組成藥材及功效

藿香正氣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白芷、白朮、半夏、陳皮、茯苓、厚朴、藿香、桔梗、砂仁和紫蘇葉。這些藥材各有其獨特的功效,共同發揮著治病強身的作用。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厚朴: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藿香: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桔梗: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砂仁: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紫蘇葉: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主治功效

藿香正氣湯的主治功效是治療霍亂。霍亂是夏季常見的傳染病,患者會出現劇烈嘔吐、腹瀉、脫水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藿香正氣湯中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止嘔、止瀉等功效,可以有效控制霍亂的症狀,減輕患者的痛苦。

應用範圍

除了治療霍亂之外,藿香正氣湯還可以治療其他疾病,如夏季熱、中暑、腸胃炎、痢疾等。夏季熱是夏季常見的疾病,患者會出現頭暈、乏力、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藿香正氣湯中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暑、芳香化濕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夏季熱的症狀。中暑是指人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活動後出現的身體不適,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藿香正氣湯中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暑、芳香化濕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中暑的症狀。腸胃炎和痢疾都是常見的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藿香正氣湯中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止嘔、止瀉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腸胃炎和痢疾。

用法用量

藿香正氣湯的用法用量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一般情況下,成人每天服用2-3次,每次服用6-9克,兒童服用量減半。藿香正氣湯可以煎服,也可以製成湯劑服用。

注意事項

  • 藿香正氣湯不宜與辛辣、生冷的食物同服。
  • 藿香正氣湯禁止用於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
  • 藿香正氣湯服用後可能出現輕微的胃腸道反應,如腹痛、腹瀉等,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 如果服用藿香正氣湯後出現嚴重的胃腸道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藿香正氣湯是中藥方劑中的一種經典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芳香化濕、止嘔止瀉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療霍亂、夏季熱、中暑、腸胃炎、痢疾等疾病。藿香正氣湯的組成精妙,療效廣泛,是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傳統服藥法


杜藿梗3錢,薄川樸1錢半,新會皮2錢,白芷2錢,嫩蘇梗1錢半,薑半夏3錢,浙苓皮4錢,春砂仁8分(分衝)。
溫中化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藿香正氣湯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發熱、感冒等症狀時服用。此外,本方含有砂仁、厚朴等中藥,有緩解胃腸脹氣的作用,因此不宜在胃腸脹氣時服用。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藿香正氣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杜藿梗3錢,薄川朴1錢半,新會皮2錢,白芷2錢,嫩蘇梗1錢半,薑半夏3錢,浙苓皮4錢,春砂仁8分(分衝)。 主治:溫中化濁。主治:濕滯挾穢。

藿香正氣湯, 出處:《醫門八法》卷二。 組成:大腹皮3錢,紫蘇2錢,藿香2錢,甘草1錢,桔梗2錢,陳皮2錢,茯苓2錢,蒼朮2錢(炒),川朴2錢(搗),法夏2錢(研),白芷2錢,烏梅肉5個。 主治:霍亂之重者。

藿香正氣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九。 組成: 藿香正氣湯(《瘍醫大全》卷九。)出處:《瘍醫大全》卷九。組成:白朮、陳皮、半夏、桔梗、砂仁、藿香、蘇葉、白芷、甘草、白茯苓、厚朴。主治:散風寒,消飲食,止嘔吐,定瀉痢。 。 主治:散風寒,消飲食,止嘔吐,定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