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老瘧飲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健脾,祛除瘧疾之濕邪: 瘧疾常伴有濕邪困脾,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氣血生化不足。蒼朮味辛性溫,能燥濕健脾,驅除濕邪,恢復脾胃運化功能,為治瘧之要藥。
- 升陽散寒,溫通氣血: 老瘧患者常伴有寒邪內伏,氣血運行不暢。蒼朮辛溫升散,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恢復體力,抵禦瘧疾復發。
老瘧飲中包含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瘧疾常因寒邪侵襲脾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草果可溫脾散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腹痛等症狀。
- 燥濕化痰:草果亦有燥濕化痰之效,對於瘧疾患者常伴隨的痰濕阻滯,可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有利於恢復脾胃功能,增強抵抗力,避免反覆發作。
綜上所述,草果在老瘧飲中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燥濕化痰等作用,對治療瘧疾起到積極的作用。
老瘧飲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 宣肺利氣,開宣肺氣,助藥氣上達。 老瘧久病,肺氣受損,氣機不暢,導致瘧疾反覆發作。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之效,可以開宣肺氣,助藥氣上達,使藥力直達病所,更好地治療老瘧。
- 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老瘧飲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多具有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作用。桔梗與這些藥物共同使用,可以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老瘧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滯導致的瘧疾發作時出現的胸脅脹痛、腹痛、嘔吐等症狀。
- 健脾和胃,助消化:青皮亦可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功能,有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對瘧疾的抵抗能力。
因此,青皮在老瘧飲中,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並健脾和胃,助消化,從而達到治療老瘧的作用。
老瘧飲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瘧疾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正氣虛弱,外邪乘虛而入。陳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驅除瘧邪。
- 行氣止痛:瘧疾發作時,患者常有寒熱往來、頭痛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陳皮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肝理氣,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老瘧飲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老瘧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寒,症狀如畏寒、腹痛、嘔吐等。高良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可改善患者脾胃虛寒所致的症狀。
- 祛風除濕,解瘧止痛: 高良薑還具有祛風除濕、解瘧止痛的功效。老瘧多因濕邪久留,阻遏氣血,導致瘧疾反覆發作。高良薑可溫陽化濕,驅散濕邪,解除瘧疾,減輕患者發病時疼痛等不適。
老瘧飲中包含白芷,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功效。瘧疾多因外感風寒、濕邪入侵,導致脾胃受損,氣血運行不暢,而白芷可溫經散寒,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寒邪對人體的侵襲,從而起到治療瘧疾的作用。
二、 解毒消腫: 白芷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消散瘧疾發作時產生的熱毒,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老瘧飲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利濕,益氣化痰:瘧疾常伴隨脾胃虛弱,濕氣鬱積,而茯苓具有健脾利濕、益氣化痰的功效,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減輕瘧疾發作時的寒熱、嘔吐、腹瀉等症狀。
- 寧心安神,助於恢復:瘧疾發作會造成精神倦怠、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能寧心安神,幫助患者恢復元氣,改善睡眠,促進身體康復。
老瘧飲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瘧疾的「寒濕」性質。
半夏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溫中止瀉的功效。瘧疾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寒、濕氣內阻的情況,導致脾胃失健、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出現惡寒發熱、頭痛乏力等症狀。半夏能溫化寒濕,健脾燥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減輕瘧疾的症狀。此外,半夏還能止嘔,緩解瘧疾患者常伴有的噁心嘔吐等不適。
老瘧飲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的效果。瘧疾發作時,常伴隨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胸脇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緩解胸脇脹痛,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瘧疾發作時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瘧疾發作常伴隨脾胃氣逆上衝,導致嘔吐不止,枳殼能降逆止嘔,平復脾胃,改善嘔吐症狀。
總之,枳殼在老瘧飲方劑中發揮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老瘧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老瘧飲中可能包含一些苦寒的藥物,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瘧功效,能補脾益氣、和緩脾胃,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好地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同時,甘草還有解毒的作用,可以減輕瘧疾發作帶來的毒副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老瘧飲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增強療效的多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老瘧飲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祛除瘧疾寒邪: 老瘧是指長期反覆發作的瘧疾,其病機爲寒邪久伏,阻遏陽氣,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桂枝性溫,辛散,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可驅散寒邪,振奮陽氣,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調和營衛,緩解瘧疾症狀: 桂枝還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使營衛之氣流通,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交替、周身痠痛等症狀。
因此,桂枝在老瘧飲中起到溫陽散寒、調和營衛的功效,幫助治療長期反覆發作的瘧疾。
老瘧飲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瘧疾常因外感寒邪,侵襲脾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寒邪阻滯,故需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可溫陽散寒,驅除寒邪,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 化痰止咳:瘧疾發作時,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這也是寒邪阻滯肺氣所致。乾薑溫肺化痰,可以化解痰液,暢通氣道,緩解咳嗽症狀,進一步改善病患的整體狀態。
因此,乾薑在老瘧飲中起到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有利於治療瘧疾。
老瘧飲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解表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咳的功效。老瘧患者常伴有風寒之邪入侵,導致惡寒發熱、咳嗽等症狀。紫蘇葉能解表散寒,驅散體內風寒,緩解患者的寒熱症狀。
- 行氣活血,調和脾胃: 紫蘇葉亦具有行氣活血、調和脾胃的作用。瘧疾常導致脾胃氣虛,影響消化吸收功能。紫蘇葉能行氣活血,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改善消化功能,增強患者體力,有助於恢復健康。
老瘧飲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開鬱解表: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活血的功效。老瘧患者往往伴有風寒阻滯、氣血瘀滯的症狀,川芎能有效疏散風寒,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的寒熱往來、頭昏腦脹、四肢痠痛等症狀。
- 引藥入經,助藥效發揮: 川芎性善上行,能引藥上達頭部,有助於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老瘧的病竈。此外,川芎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除瘧疾的病邪,恢復患者的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老瘧飲主治功效分析
老瘧飲,主治久瘧不愈,結成癥瘕、癖塊,位於胸脅之間,且使用多種藥物皆無法治癒的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中醫角度來看,瘧疾日久不愈,邪氣深入臟腑,與痰濕瘀血互結,形成癥瘕、癖塊。老瘧飲的組方,正是針對這一病機,採用多管齊下的治療策略:
1. 燥濕化痰,行氣消痞:
- 蒼朮、草果:為君藥,蒼朮健脾燥濕,草果行氣除痰,二藥合用,加強燥濕化痰、行氣消痞之力,直搗病灶。
- 青皮、陳皮、枳殼、半夏:疏肝理氣,降逆化痰,有助於消散胸脅間的痞塊。
- 桔梗:宣肺利氣,協助上述藥物行氣化痰。
2. 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 高良薑、乾薑、桂心:溫中散寒,溫通經脈,可祛除伏藏於體內的寒邪。
- 川芎、紫蘇:活血行氣,疏散風寒,可改善氣血瘀滯的狀況。
3. 利水消腫,扶正祛邪:
- 茯苓:利水滲濕,可減輕體內水濕停滯,同時具有安神的作用,有助於調節患者的情志。
- 白芷:發汗解表,兼能止痛,可協助祛除表邪,並緩解疼痛。
- 甘草:調和諸藥,並有補益脾胃之功。
4. 與其它方劑的比較及應用
- 多篇古文提到與“鱉甲丸”,“芫花丸”,“四獸飲”,“四聖散”,“阿魏丸”,“六君子湯”等方劑的比較及應用,在“老瘧飲”無法取得良好效果時,可以用這些方劑替換或者輔助治療。
- 例如“鱉甲丸”善於消導瘧母,“芫花丸”適用於體盛有水癖者,“六君子湯”可以補虛。
5. 劑型和用法的變化
- 原方為湯劑,加水和少量鹽煎煮,空腹服用。
- 後世醫家將其改為丸劑,用陳倉米和阿魏醋煮糊為丸,以炒土朱為衣,用老瘧飲湯送服。這種劑型更便於長期服用,且阿魏、土朱均有助於消癥散結。
總結:
老瘧飲通過燥濕化痰、行氣消痞、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等多重作用,針對久瘧形成的癥瘕、癖塊,從根本上消除病因,達到治癒的目的。該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針對複雜病機,採用多味藥物組合,標本兼治,攻補兼施,是治療久瘧癥瘕的有效方劑。同時,該方劑的劑型和用法也體現了中醫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疏風散寒、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久瘧,結成癥瘕癖在腹脅,諸藥不去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 本方有出汗、口乾、鼻燥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老瘧飲, 出處:《三因》卷六。 組成:蒼朮(泔浸)半兩,草果(去皮)半兩,桔梗半兩,青皮半兩,陳皮半兩,良薑半兩,白芷3錢,茯苓3錢,半夏(湯洗去滑)3錢,枳殼(麸炒,去瓤)3錢,甘草(炙)3錢,桂心3錢,乾薑(炮)3錢,紫蘇葉2錢,川芎2錢。 主治:久瘧,結成癥瘕癖在腹脅,諸藥不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