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散邪湯

QU SHI SAN X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5%
胃經 17%
心經 12%
肝經 10%
腎經 5%
膀胱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濕邪困脾,會導致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進而影響機體運化水濕的能力。白朮入脾經,能健脾燥濕,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達到祛除濕邪的目的。

二、扶正祛邪:白朮同時具備補氣固表的作用,可以提升人體的抵抗力,幫助機體抵禦外邪入侵。濕邪侵襲機體,會導致正氣不足,免疫力下降,易感外邪。白朮補氣固表,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進而達到祛除濕邪的效果。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散寒: 防風性辛溫,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可疏散外邪,驅散濕邪,緩解因濕邪入侵導致的寒濕症狀,如風寒感冒、肢體麻木等。
  2. 通絡止痛: 防風還可通經絡,止疼痛,有助於疏通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腰背痠痛等。

因此,防風在「去濕散邪湯」中發揮著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全面改善濕邪所致的症狀。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

濕邪阻滯,易與風邪相合,形成濕熱之邪,導致肌膚發熱、疹出不暢。荊芥性辛溫,善於發散風熱,並能透達肌膚,促進疹出,有利於解除濕熱之邪。

同時,荊芥亦可 解毒消腫,有助於緩解濕熱所致的炎症反應。因此,在去濕散邪的方劑中加入荊芥,可起到驅散濕熱、消腫解毒的作用,促進患者康復。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具有解表散寒、發汗解表之效,有助於驅散外邪,緩解濕邪入侵所致的風寒表證。

二、行氣化濕: 紫蘇葉辛溫芳香,能行氣解鬱、化濕利水,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濕邪在體內積聚所致的阻滯不暢。

因此,在去濕散邪的方劑中加入紫蘇葉,能有效地發揮解表散寒、行氣化濕的作用,幫助患者驅除濕邪,恢復健康。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燥濕: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容易導致痰濕凝滯,影響氣機運行。陳皮理氣健脾,可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化痰止咳,散解濕邪。

二、 行氣解鬱: 濕邪阻滯,易導致氣機鬱結,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陳皮行氣解鬱,可疏通氣機,緩解濕邪引起的氣滯不舒,使濕邪得以散發。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濕邪阻滯肺氣,可導致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能開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咽喉不適,從而起到散邪去濕的作用。
  2. 利氣消腫:桔梗還具有利氣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水消腫。濕邪內停,可導致水腫、腹脹等症狀。桔梗利氣消腫,有助於消除濕邪,改善水腫等症狀。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在去濕散邪湯中,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涼或燥熱,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消腫等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以增強去濕散邪的功效,同時還可減輕藥物對脾胃的負擔,提高藥效的吸收率。

「去濕散邪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達到祛除濕氣的效果。濕邪為病之本,去濕散邪湯以茯苓利水滲濕,為散邪之本。
  2. 健脾益氣: 茯苓兼具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濕邪的侵襲,防止疾病的發生。茯苓健脾,則氣血充足,更能有效抵抗濕邪。

主治功效


去濕散邪湯

**組成:**白朮,防風,荊芥,紫蘇葉,陳皮,桔梗,甘草,茯苓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安胎補血

**適應症:**邪氣留在皮膚與肌肉之間,不肯自己出來。

組成介紹: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防風:散風寒、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總結:

去濕散邪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安胎補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皮膚濕邪,以及由皮膚濕邪引起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5錢,防風1錢,荊芥1錢,蘇葉1錢,陳皮5分,桔梗1錢,甘草1錢,茯苓3錢。
治冬月之泄汗,或加入桂枝5分,或加入麻黃5分,在人斟酌。
發汗疏泄。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寒感冒初期使用,若症狀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去濕散邪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白朮5錢,防風1錢,荊芥1錢,蘇葉1錢,陳皮5分,桔梗1錢,甘草1錢,茯苓3錢。 主治:發汗疏泄。主治:邪居于腠理之間,不肯自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