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湯

水痘湯

SHUI DO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臨證醫案醫方》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9%
肝經 17%
胃經 11%
三焦經 8%
小腸經 7%
膽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3%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痘湯中加入葦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葦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利尿消腫。水痘為熱毒蘊伏肌膚所致,葦根可清熱解毒,將體內熱毒引導排出,減輕皮膚的炎症反應。同時,水痘常伴有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葦根利水消腫的功效能輔助解熱,緩解患者的不適。

因此,水痘湯中加入葦根,可有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達到緩解水痘症狀,促進患者康復的效果。

水痘湯方劑中包含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桑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針對水痘發病初期,因風熱毒邪侵犯肌膚而導致的發熱、疹出、瘙癢等症狀。
  2. 涼血止癢:桑葉富含豐富的蘆丁,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癢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水痘患者因皮疹引起的瘙癢不適。

因此,水痘湯中加入桑葉,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癢,促進水痘的癒合。

水痘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止癢消疹:蟬蛻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水痘的發熱、皮疹、瘙癢等症狀。
  2. 散風止癢,促進癒合:蟬蛻可散風止癢,促進水痘疹的消退,並加速皮膚的修復,防止留下疤痕。

因此,水痘湯中加入蟬蛻,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疹、促進癒合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水痘湯中添加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對於水痘患者的發熱、咽痛、口渴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止癢消腫: 薄荷能涼血止癢,對於水痘患者的皮膚瘙癢症狀有緩解作用。同時,薄荷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

因此,薄荷在水痘湯中起著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水痘患者的症狀,促進康復。

水痘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功效。水痘為熱毒蘊結肌膚所致,淡豆豉可清熱解毒,消散疹毒,有助於減輕水痘症狀。
  2. 宣透肺氣: 淡豆豉能宣透肺氣,使肺氣通暢,有利於疹毒外透,避免內陷。水痘易導致肺熱,淡豆豉能清熱解毒,同時宣透肺氣,使疹毒順利排出體外,防止病情加重。

水痘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

水痘為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症狀以發熱、皮疹、瘙癢為主。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對於水痘患者,梔子可以清熱解毒,消散皮疹,緩解瘙癢,並能涼血止痛,幫助身體恢復。

此外,梔子還能利濕通淋,對於水痘患者伴隨的發熱、口渴、尿赤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水痘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水痘屬於病毒感染,會引起發熱、疹子等症狀,金銀花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發熱和疹子的症狀。

二、 抗病毒: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金銀花中含有綠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能夠抑制水痘病毒的複製和繁殖,有助於減輕病情,縮短病程。

水痘湯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因為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的功效。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瘙癢等。連翹可以清熱解毒,消除病毒引起的炎症,同時散風止痛,緩解皮疹瘙癢症狀。

此外,連翹還具有抗病毒作用,能抑制水痘病毒的繁殖,從而減輕病情。因此,水痘湯中加入連翹,可以有效地治療水痘,緩解患者的痛苦。

水痘湯中加入紫花地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紫花地丁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水痘屬熱毒之症,紫花地丁可清泄體內熱毒,抑制痘疹的蔓延,減輕水痘症狀。

2. 疏散風熱:水痘常伴有發熱、頭痛等風熱症狀,紫花地丁能疏散風熱,清熱解表,緩解水痘的伴隨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紫花地丁在水痘湯中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對治療水痘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痘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傳統主治:水痘初起,發熱微癢。
此方針對水痘初期「邪在衛分」或「氣分初涉」之證。水痘屬中醫「濕熱夾風」範疇,多因外感風熱時毒,內蘊濕濁,發於肌表而成。初起常見微熱、疹色紅潤、疱液清亮,伴輕癢,屬風熱偏表、毒邪未深之階段。方劑以「透表清熱解毒」為法,既解表透邪,又清裡熱,阻斷病邪內傳。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透表解肌,疏風清熱

  • 桑葉、薄荷、蟬蛻
    皆屬輕清宣透之品,善疏風熱。桑葉清肺衛之熱,薄荷散風透疹,蟬蛻性涼質輕,既可疏風止癢,又能透疹解毒,針對水痘初起之「風熱在表」特點。
  • 淡豆豉
    宣鬱解表,助桑葉、薄荷開腠理,使邪從表而散。

2. 清熱解毒,透營轉氣

  • 金銀花、連翹
    為解毒清熱經典藥對。金銀花性涼芳香,清透表裡熱毒;連翹輕揚散結,專清上焦熱邪,兼能透發疹毒。二者合用,預防熱毒內陷。
  • 紫花地丁
    清熱解毒力專,針對痘疹潛在之「熱毒鬱結」傾向,防其化膿加重。

3. 泄熱生津,防邪入裡

  • 葦根(蘆根):
    甘寒清潤,清肺胃之熱而生津,兼透表邪。水痘熱易傷津,葦根既可清熱,又能保津,阻斷熱邪深襲氣分。
  • 山梔衣
    輕用梔子之外皮,取其清透鬱熱之功,利三焦而導熱下行,避免熱毒內蘊。

組方特點

  • 輕清透達為主
    全方藥性多輕揚(如桑葉、薄荷、蟬蛻),符合「治上焦如羽」原則,側重透發表邪,非苦寒沉降,適合小兒稚陰稚陽之體。
  • 表裡雙解格局
    解表(桑葉、薄荷)與清裡(金銀花、紫花地丁)並行,體現「先安未受邪之地」思路,防表邪未解而熱毒內熾。
  • 兼顧濕熱病機
    水痘多夾濕,葦根、梔衣利濕清熱,使邪有出路,與其他藥味共奏「風去熱清、濕化毒解」之效。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透表—清熱—解毒」三層次協同:

  1. 透邪外出:疏解肌表風熱,開鬼門以散邪。
  2. 切斷傳變:清洩氣分初熱,防邪入營血。
  3. 解毒護正:直折熱毒,避免痘疹密布或化膿,减轻陰液耗傷。

全方契合小兒水痘「熱輕毒淺」的病機,體現中醫「既病防變」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葦根9克,桑葉5克,蟬蛻3克,薄荷1克,淡豆豉5克,山梔衣2克,金銀花6克,連翹6克,紫花地丁6克(以上為3歲兒童用量)。
透表、清熱、解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的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水痘湯, 出處:《臨證醫案醫方》。 組成:葦根9g,桑葉5g,蟬蛻3g,薄荷1g,淡豆豉5g,山梔衣2g,金銀花6g,連翹6g,紫花地丁6g(以上爲3歲兒童用量)。 主治:透表、清熱、解毒。主治:水痘初起,發熱微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