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辛涼解散湯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辛涼解表: 薄荷性辛涼,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表止痛之效。辛涼解散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而薄荷的辛涼之性可直達肺經,散發風熱,達到解表的作用。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風熱感冒常伴隨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的清利頭目之效,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總之,薄荷的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使其成為辛涼解散湯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有效治療風熱感冒。
辛涼解散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止癢消腫的功效。
蟬蛻為蟬科昆蟲蟬的蛻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其藥性輕揚,善於疏散風熱,且能清利頭目,故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風疹瘙癢等症。
在辛涼解散湯中,蟬蛻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可增強散風清熱、止癢消腫的功效,有助於快速消除病竈,緩解患者的不適。
辛涼解散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辛涼解表、疏風散熱的藥性。
牛蒡子味辛、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風解表,散發外邪;涼性可清熱解毒,消退炎症。
對於辛涼解散湯所治之症,如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鼻塞、咽痛等,牛蒡子可通過疏散風熱、宣肺解毒,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辛涼解散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高熱、煩躁、口渴、咽痛、目赤腫痛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解毒利濕:梔子還具有解毒利濕的功效,能清解濕熱,利尿消腫。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腹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辛涼解散湯中加入梔子,可發揮清熱瀉火、解毒利濕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
辛涼解散湯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因為連翹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清熱解毒: 連翹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能有效消散外感熱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疏散風熱: 連翹亦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功效,可以幫助患者解表散邪,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因此,在辛涼解散湯中加入連翹,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雙重作用,有效治療外感風熱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辛涼解散湯中包含桑葉,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表: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之效。能疏散風熱,緩解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
- 疏散風熱,涼血止血:桑葉不僅能清熱解表,還能涼血止血。對於風熱所致的鼻出血、吐血等症狀,桑葉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桑葉在辛涼解散湯中,不僅能清熱解表,還能涼血止血,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辛涼解散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利尿、除煩止渴的功效。
淡竹葉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功效。對於辛涼解散湯所針對的熱證,如暑熱傷津、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淡竹葉能起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排泄,利尿消腫,緩解因熱邪蘊積所導致的不適。
辛涼解散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辛涼解散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荊芥可有效清熱解表,宣散風邪,緩解病症。
- 通鼻竅: 荊芥還具有通鼻竅、止鼻塞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鼻塞不通的患者,荊芥可使鼻竅通利,改善呼吸不暢的症狀。
綜上所述,荊芥在辛涼解散湯中發揮疏散風熱、通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外感風熱症,達到清熱解表、宣散風邪的效果。
辛涼解散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熱,止痛解痙: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功效。辛涼解散湯以辛涼解表為主,而防風可協助疏散外邪,並緩解因風熱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防風能引藥入經,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相關經絡。辛涼解散湯中其他藥物,如薄荷、菊花等,多具有清熱解表的作用,而防風則能將藥力引導至表層,提升治療效果。
辛涼解散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辛涼解散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伴隨咳嗽痰多者,川貝母可以清熱解表,化解痰液,使患者咳嗽症狀得以緩解。
- 利咽開音: 川貝母具有利咽開音的作用,可以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辛涼解散湯中加入川貝母,可以改善因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不適,使患者更快適服。
辛涼解散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淡豆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可清解外感風熱,並解表散邪,與方中其他辛涼解表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外感風熱之目的。
- 和胃解表:淡豆豉亦能和胃降逆,對於風熱犯胃,出現頭昏腦脹、惡心嘔吐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提高療效。
因此,淡豆豉在辛涼解散湯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和胃解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物。
辛涼解散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辛涼解散湯以辛涼解表為主,藥性偏寒。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品傷及脾胃。
- 增強功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如與石膏、知母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並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此外,甘草還具有補氣益血、緩解毒性等功效,在辛涼解散湯中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使其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辛涼解散湯」:
辛涼解散湯是一首中藥方劑,由薄荷、蟬蛻、牛蒡子、梔子、連翹、桑葉、淡竹葉、荊芥、防風、川貝母、淡豆豉、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辛涼解表的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初期。
方劑組成:
薄荷:性辛、涼,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等功效。
蟬蛻:性微寒、味甘,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等功效。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連翹: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桑葉:性微寒、味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平肝息風、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斂瘡等功效。
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鹹,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流行性感冒初期。
總結:
辛涼解散湯是一首具有辛涼解表功效的中藥方劑,由薄荷、蟬蛻、牛蒡子、梔子、連翹、桑葉、淡竹葉、荊芥、防風、川貝母、淡豆豉、甘草等藥物組成,主治流行性感冒初期。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淨蟬衣,大力子,焦山梔,大連翹,冬桑葉,淡竹葉,荊芥穗,青防風,象貝母,淡豆豉,生甘草。
嘔,加橘絡、竹茹;瀉,加葛根;衄,加丹皮。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涼,有辛散透表之性,故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辛涼解散湯, 出處:《喉科家訓》卷四。 組成:薄荷葉、淨蟬衣、大力子、焦山梔、大連翹、冬桑葉、淡竹葉、荊芥穗、青防風、象貝母、淡豆豉、生甘草。 主治:疫痧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