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霧散消毒飲中含有馬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馬勃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肺熱咳嗽等症狀,馬勃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 化痰止咳,宣肺利咽:馬勃具有化痰止咳、宣肺利咽之功效,能有效治療痰多咳嗽、咽喉不利等症狀。在霧散消毒飲中,馬勃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化解痰液,宣通肺氣,改善呼吸道症狀。
霧散消毒飲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霧散消毒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襲肺、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狀,防風可幫助散寒解表,開宣肺氣,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 解表透邪,兼顧止癢: 防風除了疏散風寒外,還能解表透邪,起到驅除外邪的作用。霧散消毒飲中常與其他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配合使用,防風可以幫助藥效更好地發揮,使藥物更加有效地消散病邪,緩解皮膚瘙癢等症狀。
霧散消毒飲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因素:
1.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之效。霧散消毒飲主治風寒濕邪阻肺,痰多咳嗽,故以陳皮理氣化痰,助藥力宣肺止咳。
2. 降低藥性寒涼:霧散消毒飲中其他藥物如石膏、知母等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陳皮性溫,可緩解藥性寒涼,保護脾胃,避免寒涼損傷正氣。
總而言之,陳皮的加入,既能助藥力宣肺止咳,又能保護脾胃,使藥效更佳。
霧散消毒飲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 白僵蠶性寒,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熱邪氣入侵而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 祛風止痙: 白僵蠶能祛風止痙,對於因風熱邪毒侵犯經絡而導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白僵蠶與霧散消毒飲中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止痙的功效,有效治療風熱感冒、熱病神昏等病症。
霧散消毒飲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清熱解表,化痰止咳。
- 散結消腫: 川貝母亦有散結消腫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肺部瘀積、痰液粘稠,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炎症。
因此,川貝母在霧散消毒飲中起到清熱化痰、散結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的功效。
霧散消毒飲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平味辛,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排膿的功效。霧散消毒飲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能疏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同時亦能消散咽喉腫痛,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效果。
- 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其他藥材的藥效引導至肺部及咽喉部位,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肺熱咳嗽等症狀。
霧散消毒飲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荊芥辛溫,善於疏散風熱,並能宣肺止咳。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荊芥能有效緩解。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荊芥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
因此,霧散消毒飲中加入荊芥,有助於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並兼具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霧散消毒飲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風解表:蟬蛻性涼,味甘,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熱表證所致的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蟬蛻能清熱解毒,促進汗出,達到疏風解表的效果。
二、散瘀止痛:蟬蛻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腫痛等症狀,蟬蛻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霧散消毒飲中加入蟬蛻,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風熱表證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霧散消毒飲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霧散消毒飲主要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各種病症,金銀花能有效清熱解毒,疏散表邪,使病邪消散,達到治療目的。
- 抗菌消炎: 金銀花含有多種抗菌消炎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霧散消毒飲中包含金銀花,可增強方劑的抗菌消炎效果,促進疾病康復。
霧散消毒飲中包含連翹,乃因其具備以下功效,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消腫散結:連翹能有效化解熱毒所導致的腫脹,並促進組織修復,對於熱毒壅滯所致的咽喉腫痛、乳腺炎、瘰癧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連翹在霧散消毒飲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霧散消毒飲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霧散消毒飲中多為辛溫藥物,容易造成燥熱之弊,甘草可以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
-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甘草能提高黃芩的抗菌消炎作用,也能促進金銀花、連翹等藥物的抗病毒效果,從而提升霧散消毒飲的整體療效。
「霧散消毒飲」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薄荷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芳香開竅,通鼻竅: 薄荷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以促進鼻腔的通氣,對於因風寒或風熱侵襲而導致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狀,薄荷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霧散消毒飲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牛蒡子性寒,味辛,歸肺、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之效,能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皮膚濕疹等症狀,與霧散消毒飲整體功效相輔相成,增強其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作用。
- 利尿消腫,通絡排毒:牛蒡子亦具有利尿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改善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皮膚疹塊、瘡瘍腫毒等。此作用與霧散消毒飲中其他藥物相配合,共同達到消炎解毒、散結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霧散消毒飲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瘟疫白喉初起」,針對外感疫毒初犯肌表,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背脹、骨節疼痛、精神怠倦等表證未入裡者。白喉屬中醫「喉痧」「疫喉」範疇,多因時行疫毒夾風熱上攻咽喉,鬱結成腐,故本方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核心治法,尤其強調「務令毒從上散」,阻止疫毒內陷深傳。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組方結構解析
疏風透表
- 荊芥、防風、薄荷、牛蒡子:辛涼透散,開腠理以逐邪外出,兼利咽喉。
- 全蟬蛻、白僵蠶(酒炒):熄風透疹、化痰散結,尤善清解喉間風熱鬱毒。
清熱解毒
- 銀花、連翹:輕清上行,透熱解毒,為溫病初起表熱未解之要藥。
- 馬勃:專入肺經,清熱利咽,散血中熱毒,治喉痺咽痛。
化痰利咽
- 桔梗、貝母、陳皮:宣肺化痰、開提氣機,助排膿消腫;桔梗更為「舟楫之劑」,載藥上行咽喉。
調和藥性
-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兼能解毒利咽。
治療原理推演
- 開表逐邪:透過辛涼解表藥,使疫毒隨汗而解,阻斷表邪傳裡之勢。
- 毒從上散:重用蟬蛻、僵蠶等「風藥」,取其輕揚升散之性,引邪從咽喉、肌表外透;配合外用燕壘丹加蔥敷頸、推針法,局部引毒外泄。
- 截毒防變:白喉初起見「白垢」(假膜)為疫毒聚結之兆,本方持續服用至白垢退盡,意在徹底清除表層疫毒,避免內陷心包或耗傷陰液。
配伍特點
全方以「風藥」為主軸,結合清解之品,體現「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理,尤重透散咽喉鬱熱。白僵蠶酒炒後增強走散之力,與馬勃、蟬蛻協同,針對喉間腐穢黏痰;貝母、桔梗宣降並施,既防肺氣壅滯,復助毒邪外散。
與外治法呼應
內服配合燕壘丹外敷與推針法,形成「內外合治」之勢:內服藥從氣血層面疏透,外治藥直接引頸部滯毒外達,共奏「開門逐寇」之效,此為治療喉科急症之關鍵思路。
傳統服藥法
馬勃2錢,防風1錢,陳皮1錢,白僵蠶4錢(酒炒),貝母1錢,桔梗2錢,荊芥1錢,全蟬蛻(去土)3錢,銀花1錢,連翹1錢,甘草1錢,薄荷8分,牛蒡子1錢。
一日服二三貼。又以燕壘丹加蔥敷頸上,用推針法,務令毒從上散,不使下趨深入。若白垢已見,最宜守方,須服至白垢退盡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散風熱、解毒利咽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霧散消毒飲, 出處:《喉科種福》卷三。 組成:馬勃2錢,防風1錢,陳皮1錢,白僵蠶4錢(酒炒),貝母1錢,桔梗2錢,荊芥1錢,全蟬蛻(去土)3錢,銀花1錢,連翹1錢,甘草1錢,薄荷8分,牛蒡子1錢。 主治:瘟疫白喉初起,惡寒發熱,頭痛背脹,遍體骨節疼痛,精神怠倦,初病未入裏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