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散風通絡。
主治
本方由梔子、甘草、白芍、白芷、當歸、桔梗、荊芥、連翹、枳殼、黃芩、防風等中藥組成。其中,梔子、黃芩、連翹、荊芥、防風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甘草、白芍、白芷、當歸具有養血和營的作用;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枳殼具有理氣化痰的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散風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經風熱,兩耳腫痛。「腎經」是指人體經絡系統中與腎臟相關聯的經絡,它起於足小趾外側,沿小腿後外側,經過臀部、腰背、後腦勺,最後止於頭頂。
「風熱」是指風邪和熱邪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病理狀態。風邪具有向上竄擾、侵襲人體的特性,熱邪具有使人體產生發熱、出汗等症狀的特性。
「兩耳腫痛」是指兩隻耳朵都出現腫脹和疼痛的症狀。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荊芥15 防風15 柴胡15 生地15 連翹30 梔子10 枳殼10 白芍10 生甘草5 黃連5 薄荷5 黃芩10 黃柏10 當歸10 川芎10 桔梗10 白芷10g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梔子、黃芩、連翹、荊芥、防風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甘草、白芍、白芷、當歸為臣藥,具有養血和營的作用;桔梗為佐藥,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枳殼為使藥,具有理氣化痰的作用。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散風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經風熱,兩耳腫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散風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經風熱,兩耳腫痛。但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荊芥連翹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荊芥、連翹、防風、當歸、川芎、白芍、柴胡、枳殼、黃芩、山梔、白芷、桔梗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腎經風熱,兩耳腫痛者。
荊芥連翹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荊芥、柴胡、川芎、當歸、生地黃、芍藥、白芷、防風、薄荷、山梔、黃芩、桔梗、連翹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膽移熱於腦之鼻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