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連翹散

JING JIE LIAN Q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沈氏尊生書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17%
胃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2%
膽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與荊芥、連翹等藥物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
  2. 緩解燥熱之弊:荊芥、連翹等藥性偏於燥熱,容易耗傷津液,而梔子性寒,可緩解藥性燥熱之弊,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損傷津液,使藥效更加平和。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荊芥、連翹等藥性較烈,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其辛散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防止燥傷津液,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同時,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益氣補脾的作用,與荊芥、連翹相輔相成,更有效地達到治療感冒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的目的。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燥熱:荊芥連翹散以荊芥、連翹等辛涼解表藥為主,清熱解毒效果顯著。而白芍性微寒,可緩解辛涼藥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
  2. 養血柔肝: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以協調荊芥連翹散的解表作用,防止表邪散去後,出現肝血不足、氣虛等症狀,從而避免病情反覆。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宣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熱、通竅止痛的功效。與荊芥、連翹等藥物配合,能更好地宣通鼻竅,散發風熱,治療風熱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消腫止痛,改善鼻炎:白芷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改善鼻腔黏膜的炎症反應,減輕鼻塞、流涕、鼻癢等症狀,對於慢性鼻炎、鼻竇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白芷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荊芥連翹散為一常見之中藥方劑,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所引發之咽喉腫痛、頭痛、咳嗽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當歸一味。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用。在荊芥連翹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考慮到風熱感冒不僅影響肺經,也可能波及血分,造成血行不暢。當歸能夠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因感冒引起的頭痛、肢體酸痛等症狀有良好效果。此外,當歸還能調節免疫系統,增強身體對病毒的抵抗力,從而加速康復過程。總體而言,當歸在此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治標兼治本的理念,既可緩解症狀,又能促進整體健康。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是因為桔梗具備以下兩個作用: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開宣肺氣,利咽喉,配合荊芥、連翹等清熱解表藥,可更有效地治療風熱犯肺、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利氣散結: 桔梗還具有利氣散結的作用,可促進痰液排出,配合荊芥連翹散中的其他藥物,可更好地消散咽喉部位的瘀滯,促進炎症消退。

因此,桔梗的加入可以增強荊芥連翹散的清熱解表、宣肺利咽、利氣散結等功效,使藥效更全面,療效更顯著。

荊芥連翹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宣肺止咳:荊芥亦具宣肺止咳之效,能開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適用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

荊芥與連翹、薄荷等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加強疏散風熱、宣肺止咳的效果,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風寒咳嗽等疾病。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連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其能清泄肺熱,散結消腫,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狀,能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
  2. 疏散風熱: 連翹與荊芥同用,一清熱解毒,一疏散風熱,相輔相成,更能有效地清除風熱邪氣,緩解外感風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方中荊芥、連翹疏散風熱,但若肝氣鬱結,則會阻礙藥力達表,枳殼加入可疏肝理氣,協調氣機,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2. 寬胸散結,宣通表邪:枳殼能寬胸散結,宣通表邪。方中荊芥、連翹散風熱,但若邪氣鬱結於胸,則會導致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枳殼加入可幫助疏解胸中鬱結,促進表邪外解,使症狀更快緩解。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此方主治風熱感冒,兼有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黃芩能清泄肺熱,解毒散結,與荊芥、連翹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效。
  2. 緩解炎症: 黃芩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減輕組織炎症反應。方中加入黃芩,能有效控制風熱感冒引發的咽喉、氣管等部位的炎症,緩解疼痛和不適。

荊芥連翹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咳平喘: 荊芥連翹散主治風熱犯肺,症見發熱、咳嗽、咽痛等。防風性味辛溫,能散風寒,止咳平喘。與荊芥、連翹等藥物配伍,可加強疏散風熱之力,並兼顧止咳平喘,使藥效更加全面。
  2. 宣散風熱,兼顧外感兼寒: 風熱感冒常伴有惡寒發熱等症狀,而防風能散風寒,可緩解外感兼寒的症狀。加入防風,可使藥物既能疏散風熱,又能兼顧外感兼寒,適用範圍更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荊芥連翹散」主要用於治療腎經風熱引起的兩耳腫痛。這種病症通常表現為患者耳部腫脹、疼痛難耐。本方劑透過其獨特的中藥組合,能夠有效地治療相關症狀,並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

甘草在本方中發揮重要作用,以其清熱解毒、補氣等多種功效,幫助緩解熱毒所引起的耳部疼痛和腫脹。甘草還可以緩解咽喉腫痛,以及其他由熱毒引起的症狀。

白芍則在方劑中起到平肝息風、補血養肝的作用,特別是對於由肝陰不足或肝陽偏亢引起的耳鳴、頭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白芷則有助於發汗解表、祛風除濕,能有效治療風熱所致的耳部腫脹和疼痛,並有利水消腫、排膿等效果。

當歸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緩解耳部由於血液循環不暢所引起的不適感。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的效果,可緩解因風熱引起的耳部症狀,同時還具有活血止痛的功能。

黃芩則以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幫助緩解耳部的熱感和腫脹。

桔梗則有助於宣肺、利咽,治療耳部與呼吸系統相關的不適感,同時還有排膿、破血消癥的作用。

荊芥則能有效散風寒、發汗解表,對於風寒所引起的耳部疼痛和腫脹有顯著效果。

連翹則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的作用,特別適用於治療耳部因風熱所引起的腫痛。

枳殼則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對於耳部疼痛及相關症狀有顯著療效。

最後,梔子以其清熱解毒、清熱瀉火的功效,幫助消除耳部的熱感和疼痛。

總結來看,「荊芥連翹散」透過其多種中藥成分的協同作用,有效地治療了腎經風熱引起的兩耳腫痛,同時也緩解了由此引起的其他相關症狀,提升了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

傳統服藥法


荊芥15 防風15 柴胡15 生地15 連翹30 梔子10 枳殼10 白芍10 生甘草5 黃連5 薄荷5 黃芩10 黃柏10 當歸10 川芎10 桔梗10 白芷10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散風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經風熱,兩耳腫痛。但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鼻竇炎鼻咽腫瘤耳朵痛中耳炎鼻子癢

相同名稱方劑


荊芥連翹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荊芥、連翹、防風、當歸、川芎、白芍、柴胡、枳殼、黃芩、山梔、白芷、桔梗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腎經風熱,兩耳腫痛者。

荊芥連翹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荊芥、柴胡、川芎、當歸、生地黃、芍藥、白芷、防風、薄荷、山梔、黃芩、桔梗、連翹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膽移熱於腦之鼻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