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連翹清熱解毒,容易耗氣傷血,而當歸補血活血,能緩解連翹的燥性,使藥效更趨平和,防止傷陰耗氣。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當歸亦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疼痛、乳房脹痛等症狀。與連翹合用,可起到清熱解毒、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因此,當歸的加入不僅能夠彌補連翹的燥性,還能起到補血活血、疏肝理氣的作用,使方劑整體功效更加完善。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與當歸共同使用,能更好地疏散風熱,消腫止痛。
- 化瘀散結:連翹不僅清熱解毒,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與當歸搭配,能更好地活血化瘀,消散腫塊,改善疼痛。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功效。當歸連翹湯主治溫病初起,邪熱犯表,症見發熱、頭痛、咽痛等,而防風可以幫助疏散風邪,減輕表證。
- 引藥入營: 防風性輕,善於升散,能引導藥力上行,直達營衛,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當歸連翹湯中,當歸、連翹等藥物偏於補血清熱,而防風則可以引導藥物向上,達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效果。
當歸連翹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血熱所導致的皮膚病變,如紅斑、丘疹等症狀。此方中包含了多種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的草藥,其中黃芩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作用不可或缺。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膽、大腸經,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在本方中主要發揮其清熱涼血之效。對於由內熱引起之皮膚疾患,黃芩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從而達到減輕炎症、促進皮膚康復的目的。此外,黃芩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輔助治療因感染引發的皮膚問題。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連翹等配合使用,黃芩不僅能增強整體療效,還可調和諸藥之間的功效,使整個方劑在治療血熱所致的皮膚疾病時更加全面有效。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是為了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初起、風疹瘙癢等症。當歸連翹湯主要用於溫病初起,邪在衛分,症見發熱、惡寒、頭痛、咽痛、咳嗽等,而荊芥可以清熱解表、疏散風邪,與當歸、連翹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表證,促進病邪外解。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因為白芷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疏散風熱,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通鼻竅之效。與當歸、連翹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提升藥效。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白芷亦具消腫止痛、生肌斂瘡之效。與當歸等藥物配合,可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炎症、瘡瘍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白芷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當歸連翹湯的疏散風熱之功效,還能輔助治療相關併發症,使整體療效更加完善。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緩解熱毒壅滯: 連翹性寒,善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烈,容易傷及脾胃。白芍性微寒,能緩解連翹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同時又能促進氣血運行,使熱毒得以順利排出。
- 調和營衛: 當歸補血活血,連翹清熱解毒,兩者搭配可有效治療熱毒瘀血所致的疾病。白芍能養血柔肝,協調營衛之氣,使當歸補血之力得以順利運達病所,並防止連翹過於寒涼而傷及營氣。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當歸連翹湯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生地黃的加入可增強藥方清熱涼血的力量,避免燥熱傷陰,使治療更為全面。
- 滋陰潤燥:連翹性微寒,善於清熱解毒,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陰液虧虛。生地黃則能滋陰潤燥,平衡連翹的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使治療更為安全有效。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歸心、肝、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當歸連翹湯以當歸、連翹清熱解毒,而梔子更能加強其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熾盛,血分有熱者,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 緩解肝火上炎:梔子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當歸連翹湯中加入梔子,可以更有效地清泄肝火,緩解相關症狀。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扶正祛邪: 當歸連翹湯主治溫熱病初期,症狀以發熱、頭痛、口渴、脈數等為主。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可補氣扶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抵禦外邪入侵。
- 和胃降逆,增強藥效: 方中連翹、黃芩等藥物性寒,易傷脾胃,而白朮能和胃降逆,防止寒涼藥物傷脾胃,並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同時,白朮還能利水滲濕,配合其他藥物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當歸連翹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在本方中加入人參,主要目的在於調和與補益。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因當歸連翹湯多使用清熱藥物,易傷及脾胃正氣,故加入人參可保護脾胃,防止因藥性寒涼而損傷中焦,確保患者體力不會過度消耗。
此外,人參還能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使清熱解毒之效得以更好地發揮。對於一些體虛或長期病患而言,人參的補益作用尤為重要,不僅可以幫助恢復體力,也能促進病情好轉。總體來說,在當歸連翹湯中加入人參,既考慮到了藥物之間的相輔相成,也兼顧了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當歸連翹湯是一張用於治療血熱所致病症的經典中藥方劑。在該方的組成中,阿膠作為一味重要的成分被納入其中,主要因為其具有滋陰補血、止血潤燥的功效。根據中醫理論,血熱過盛會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如皮膚乾燥、出血傾向等症狀。阿膠性質平和,味甘,歸肝、肺、腎三經,能有效滋養陰液,補充血液,對於因血熱而損傷的陰血有很好的修復作用。
此外,阿膠還能夠增強體內血液的流動性,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熱毒排出體外,從而緩解血熱所引起的各類不適。在當歸連翹湯中,阿膠與當歸相輔相成,當歸活血調經,阿膠滋陰補血,二者結合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尤其適合於血熱妄行、陰虛血燥的患者使用。總體而言,阿膠的加入使得該方劑在清熱解毒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地照顧到了患者的陰血平衡問題。
當歸連翹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血熱所致之各種病症,如皮膚紅腫、出血等。其組成成分中含有的地榆,在此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榆味苦、性微寒,歸肝、肺、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及解毒消腫的功效。在當歸連翹湯中加入地榆,主要是利用其涼血止血的功能,以達到對症治療的目的。此外,地榆還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於體內,增強整體療效。由於當歸連翹湯主治的是由血熱引起的病證,故通過地榆的涼血作用,可有效地減輕或消除血熱帶來的不適,從而促進患者康復。總體而言,地榆在此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物配伍的精妙之處,既能針對主證施治,又能兼顧到多方面的調理,顯示出中醫治療學的獨特優勢。
當歸連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當歸性溫,連翹性寒,甘草性平,能夠調和兩藥的寒熱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過於偏寒或偏溫,更適合患者服用。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當歸連翹湯中加入甘草,可以減輕連翹的寒性,並增強當歸活血化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
主治功效
當歸連翹湯
當歸連翹湯為一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當歸、連翹、防風、黃芩、荊芥、白芷、白芍、生地黃、梔子、白朮、人參、阿膠、地榆、甘草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痔漏。
1.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2. 連翹:
- 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3. 防風: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4. 黃芩: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5. 荊芥: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6. 白芷:
-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7. 白芍:
-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8. 生地黃:
- 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9. 梔子:
-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10. 白朮: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11. 人參:
-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12. 阿膠:
- 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13. 地榆:
-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
14. 甘草: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體而言,當歸連翹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痔漏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當歸3分,黃連5分,甘草3分,連翹4分,南黃柏5分。
上作1服,水2盞,煎1盞,去滓,熱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連翹湯, 出處:《幼科類萃》卷二十五。 組成:當歸尾3錢,連翹3錢,川白芷3錢,大黃(煨)1錢,甘草1錢。 主治:重舌,及唇口兩旁生瘡。
當歸連翹湯,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當歸3分,黃連5分,甘草3分,連翹4分,南黃柏5分。 主治:眼白睛紅,隱澀難開。
當歸連翹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當歸、連翹、防風、黃芩、荊芥、白芷、芍藥、生地、山梔、白朮、人參、阿膠、地榆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