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在補氣退血湯中,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幫助退血止血。
- 促進氣血運行:當歸可促進氣血運行,使氣血充盈,達到補氣活血的效果。在補氣退血湯中,當歸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夠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達到補氣退血的目的。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阿膠,主要是基於阿膠的以下兩個特性:
- 補血止血:阿膠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止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氣虛血虧、出血不止的情況,阿膠能起到補血止血的作用,改善血虛所導致的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等症狀。
- 滋陰潤燥:阿膠能滋陰潤燥,對於氣虛導致的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補氣退血湯中加入阿膠,可以起到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對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乏力疲倦,心悸氣短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 扶正祛邪: 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在退血過程中,人參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避免因失血過多而導致氣血不足,進一步加重病情。
因此,補氣退血湯中加入人參,可起到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虛弱、失血過多等症狀,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升陽舉陷之功效。對於氣虛血弱、血行不暢導致的出血症狀,黃耆可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改善出血狀況。
- 託毒生肌:黃耆亦具生肌斂瘡之效,對於出血後傷口難以癒合者,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黃耆在補氣退血湯中起著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出血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補氣退血湯多用於氣血兩虛、脾胃不健之症,白朮能補脾胃之氣,使氣血生化之源充足,從而達到補氣之效。
- 固攝血脈:白朮能固攝血脈,防止血液外溢。補氣退血湯中常含有活血化瘀之藥,白朮可輔助其活血而不傷正氣,並防止血行過於加速而導致出血加重。
因此,白朮在補氣退血湯中,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固攝血脈,起到協調作用,使補氣退血之效更加顯著。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泄心肺之熱,而其涼血止血之效,可抑制熱毒引起的出血。因此,在補氣退血湯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荊芥,是基於其 疏散風熱、止血 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 發散風熱 的作用,可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同時,荊芥還具有 止血 的功效,可治療外傷出血、鼻衄等症狀。
在補氣退血湯中,荊芥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達到 補氣、退血 的目的。例如,荊芥可以 疏散風熱、止血,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因風熱外邪侵襲導致的出血症狀。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的功能。
- 清熱燥濕: 黃芩能清泄肺熱,燥濕止咳,有助於改善因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喘、痰多等症狀。
- 瀉火解毒: 黃芩可瀉心火、肝火,並具有解毒作用,能降低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口渴、便祕、煩躁等症狀。
- 止血: 黃芩能收斂止血,能有效控制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咳血、吐血等。
總之,黃芩在補氣退血湯中,起著清熱瀉火、解毒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達到補氣退血的目的。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歸心、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瘀血所致的出血症狀,地榆能有效清熱涼血,促進血凝,達到止血的目的。
- 補氣固脫: 地榆雖偏寒涼,但亦具有一定補氣作用,可助於補氣固脫,防止因氣虛導致的出血不止。在補氣退血湯中,地榆與其他補氣藥材相配合,可更好地達到補氣止血的功效。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經止血:艾葉性溫,入肝經,具有溫經散寒、止血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虛血瘀導致的出血,艾葉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血的目的。
- 補氣固表:艾葉亦有補氣固表之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對於氣虛導致的出血,艾葉可補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輔助止血。
總而言之,艾葉在補氣退血湯中發揮溫經止血、補氣固表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虛血瘀,達到止血的效果。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改善血瘀導致的症狀,如疼痛、腫脹等。而其行氣止痛的功效,則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因此,在補氣退血湯中加入川芎,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兩虛、瘀血阻滯所致的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斂陰止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斂陰、緩中止痛之效,可收斂肝血,止血止痛。對於因肝血不足或氣血失調導致的出血症狀,白芍能有效地收斂止血,並緩解疼痛。
2. 和解脾胃:白芍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緩解脾胃不和引起的胃痛、腹痛、腹瀉等症狀。補氣退血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補氣作用的藥材,白芍的加入可以協調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損傷脾胃。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方中若有風寒瘀血阻滯經絡,導致疼痛瘙癢,則可藉由防風的疏風止痛作用,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 引藥入血,增強療效: 防風藥性較為輕揚,能引藥上行,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進入血脈,發揮藥效。這有助於補氣退血湯中藥物的有效吸收,提高藥效。
補氣退血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適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火旺所致的發熱、口渴、心煩、血熱妄行等症。
- 補血滋陰:生地黃有養陰生津之效,能滋養陰血,使血脈充盈,對於氣血不足、陰虛血燥等症有一定的補益作用。
總之,補氣退血湯中使用生地黃,既能清熱涼血,又能補血滋陰,達到氣血雙補,標本兼治的效果。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精妙。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效。其寒涼之性可抑制血熱妄行,減少出血量;苦味能降火清熱,緩解因血熱引起的疼痛不適。
另一方面,黃連亦可起到保護氣血的作用。其清熱瀉火可減少因熱邪耗傷氣血而導致的氣虛血虧,同時亦可抑制熱邪對氣血的侵襲,維持氣血運行順暢。
因此,黃連在補氣退血湯中,既可清熱退血,又能保護氣血,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止血消瘀: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若有出血症狀,蒲黃可幫助止血,並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
- 利水消腫:蒲黃亦有較強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排出,減輕水腫,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配合補氣藥物,達到補氣退血之效。
因此,蒲黃在「補氣退血湯」中發揮著止血、消瘀、利水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補氣退血的治療目的。
補氣退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補氣退血湯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烈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燥性過強傷陰。
- 益氣健脾: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使補氣效果更顯著。補氣退血湯的目標是補氣,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補氣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補氣退血湯
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地榆: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
- 艾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蒲黃: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 婦女血崩,氣血兩虛,還伴有熱象。
用法: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藥期間應定期複診,以便醫生調整藥物劑量。
總結: 補氣退血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活血、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婦女血崩,氣血兩虛,還伴有熱象。服用補氣退血湯時,應注意用藥禁忌和注意事項,並定期複診,以便醫生調整藥物劑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補氣養血、涼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補氣退血湯, 出處:《産科發蒙·附錄》。 組成:當歸(酒洗)1錢,阿膠1錢,人參1錢,黃耆1錢,白朮1錢,梔子(炒黑)1錢,荊芥1錢,黃芩1錢,地榆1錢,艾葉(酢炒)1錢,川芎7分,芍藥8分,防風8分,地黃1錢半,黃連1錢半,蒲黃1錢半,甘草3分。 主治:婦人血崩,氣血兩虛而兼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