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肝煎方中加入青皮,是為了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主要功效為行氣解鬱、消食化積、止痛,能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此外,青皮亦具有一定消食導滯的作用,能幫助消化不良,改善腹部脹滿不適。因此,化肝煎中加入青皮,能有效地改善肝氣鬱結導致的各種不適,提高療效。
化肝煎中加入陳皮,主要是為了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可行氣解鬱,促進脾胃消化功能,並可燥濕化痰,改善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此外,陳皮還可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伍,起到協同作用。例如,陳皮與柴胡、枳殼等理氣藥物合用,可加強行氣解鬱的效果;與茯苓、白朮等健脾藥物合用,可增強健脾化濕的力量。
化肝煎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緩肝解鬱: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肝解鬱之效。肝氣鬱結會導致情緒不佳、胸脅脹痛等症狀,白芍能舒緩肝氣,改善肝鬱症狀,從而達到化解肝氣鬱結的目的。
二、養血柔肝:白芍能養血柔肝,滋養肝陰,緩解肝氣過盛引起的肝陰不足。肝陰不足會導致頭暈目眩、口乾咽燥等症狀,白芍能滋養肝陰,緩解這些症狀,使肝氣得以平衡。
綜上所述,白芍在化肝煎方中既能緩肝解鬱,又能養血柔肝,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化解肝氣鬱結,調理肝脾之功效。
化肝煎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針對肝經熱盛、血瘀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肝經熱盛所致的口苦咽乾、目赤腫痛、煩躁易怒等症,牡丹皮可清熱涼血,解毒消炎;對於血瘀不通所致的胸脅脹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症,牡丹皮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因此,化肝煎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達到治療肝經熱盛、血瘀不通等病症的目的。
化肝煎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能清泄肝膽實火,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不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梔子還具有涼血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
因此,化肝煎中加入梔子,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達到治療肝火亢盛、血熱妄行等病症的目的。
化肝煎中包含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滲濕,健脾化濕: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化肝煎主要針對肝鬱脾虛、濕濁內阻的病症,澤瀉可以幫助利水滲濕,消除脾胃濕濁,健脾化濕,改善肝氣鬱結的情況。
二、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澤瀉與化肝煎中的其他藥物,如柴胡、白芍、茯苓等,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疏肝解鬱、健脾化濕,達到治療目的。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發揮功效,協同作用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肝煎」組成中藥方劑「化肝煎」,主要成分有青皮、陳皮、白芍、牡丹皮、梔子和澤瀉。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中藥方劑「化肝煎」主治功效:
生氣傷了肝臟,氣血逆流會引起肝火旺盛,就會出現脅痛、腹部脹滿、煩躁熱心、血壓升高。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中藥方劑「化肝煎」組成介紹: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傳統服藥法
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時溫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肝煎,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白芍藥、貝母、青皮、陳皮、丹皮、炒梔子、鬱金、香附、澤瀉。 主治:怒傷吐血。
化肝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青皮2錢,陳皮2錢,芍藥2錢,丹皮錢半,梔子(炒)錢半,澤瀉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土貝母2-3錢。 主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爲煩熱、脅痛、脹滿、動血,咳吐痰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