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6%
脾經 13%
胃經 11%
心經 9%
腎經 9%
膽經 6%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化肝煎

組成

青皮、陳皮、白芍、牡丹皮、梔子、澤瀉

整體功效

疏肝解郁、清熱涼血

主治

怒氣傷肝,氣逆動火,脅痛脹滿,煩熱動血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氣鬱結,氣逆犯火,可導致脅痛脹滿,煩熱動血。化肝煎由青皮、陳皮、白芍、牡丹皮、梔子、澤瀉等藥物組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熱涼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逆犯火所致的脅痛脹滿、煩熱動血等症。

方解

青皮苦、辛,性微溫,有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的功效。陳皮苦、辛,性溫,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白芍苦、酸,性微寒,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牡丹皮苦、辛,性寒,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梔子苦、寒,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澤瀉甘、淡,性寒,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

化肝煎有疏肝解郁、清熱涼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逆犯火所致的脅痛脹滿、煩熱動血等症。但化肝煎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化肝煎,治肝氣鬱結,氣逆犯火,脅痛脹滿,煩熱動血。」

本草正義》:「化肝煎,疏肝解郁,清熱涼血,為治肝氣鬱結,氣逆犯火之要藥。」

傳統服藥法

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時溫服。

相關證候

熱擾胸膈

熱擾胸膈

太陽熱擾胸膈證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
胃腸出血
多痰
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化肝煎,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白芍藥、貝母、青皮、陳皮、丹皮、炒梔子、鬱金、香附、澤瀉。 主治:怒傷吐血。

化肝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青皮2錢,陳皮2錢,芍藥2錢,丹皮錢半,梔子(炒)錢半,澤瀉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土貝母2-3錢。 主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爲煩熱、脅痛、脹滿、動血,咳吐痰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去濕化痰湯

相似度 57%

疏肝導滯湯

相似度 57%

和攻散

相似度 57%

丹黃湯

相似度 54%

瀉火湯

相似度 54%

調金湯

相似度 53%

柴胡清肝湯

相似度 5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