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乾薑湯

ZHI ZI GAN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心經 18%
肝經 18%
胃經 18%
三焦經 9%
腎經 8%
脾經 8%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乾薑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胃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對於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口渴煩躁、咽喉腫痛、黃疸尿赤等症狀,梔子皆有較佳療效。

此外,梔子還能抑制細菌生長,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治療一些炎症性疾病。

因此,梔子在梔子乾薑湯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與乾薑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梔子乾薑湯中加入乾薑,是利用其辛溫發散、溫中止嘔的特性,與梔子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目的。

乾薑的辛溫之性,可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邪,並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而梔子則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針對因熱邪上炎引起的口苦、咽痛、目赤等症狀。

因此,乾薑與梔子搭配使用,可以達到寒熱並治、溫中降逆的效果,有效治療因寒熱錯雜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梔子乾薑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及原書主治

組成:

  • 梔子: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炎止痛。
  • 乾薑:溫中散寒,驅風除濕,暖胃止瀉。

原書主治 (《傷寒論》):

  •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

治療原理分析

梔子乾薑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誤下後,邪熱未盡,脾胃受損,陰陽兩傷的證候。具體分析如下:

  1. 誤下傷中,寒熱並存:

    • 「傷寒」本應發汗解表,但醫者誤用丸藥「大下」,導致「身熱不去」,說明表邪未解,且有內陷之勢。
    • 「大下」損傷脾胃陽氣,導致中焦虛寒。
    • 因此,此時證候表現為表熱未清 (身熱),裡寒已現 (脾胃功能受損),寒熱並存。
  2. 陽郁不伸,微煩乃生:

    • 脾胃陽氣受損,運化失司,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導致陽氣郁遏於內,不得宣發。
    • 陽郁化熱,與未盡之表邪相搏,擾動心神,故見「微煩」。此處的「微煩」有別於梔子豉湯證的「虛煩不得眠」,程度較輕,且伴有脾胃虛寒的表現。
  3. 清熱溫中,和解陰陽:

    • 梔子:苦寒,入心、肺、胃經。其主要作用是清瀉郁熱,針對「身熱不去」和「微煩」的病機。梔子能清熱除煩,導熱下行,使郁遏之陽熱得以疏泄。
    • 乾薑:辛熱,入脾、胃、肺經。其主要作用是溫中散寒,針對「大下」所傷的脾胃陽氣。乾薑能溫脾暖胃,助陽散寒,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 二藥合用,一清一溫,寒熱並調,既能清除郁熱,又能溫補脾陽,使陰陽和諧,氣機通暢,則「身熱」可退,「微煩」可除。

古文內容的綜合分析支持

綜合上述古文內容,可以得出以下支持梔子乾薑湯治療原理的觀點:

  1. 明確的主治病症: 大多數古文都明確指出梔子乾薑湯用於治療「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
  2. 病機認識的共識: 多位醫家認識到此證的病機為誤下導致的脾胃受損、陽氣郁遏,以及表邪未盡、熱郁於內的寒熱錯雜之象。如《傷寒懸解》提到「大下傷其中氣...濁瘀敗阻,則心火不降,而身熱煩生。」;《皇漢醫學》也指出是「陰陽交錯」所致;《傷寒論條辨》則認為是「丸藥誤用...不獨亡陰而陽亦損。所以身熱不去而微煩也。」
  3. 梔子清熱除煩: 多部文獻都認可梔子的清熱作用,如《成方切用》引喻嘉言之言「梔子合乾薑,亦溫中散邪之法也」;《長沙方歌括》中「梔子導陽熱以下行」;《傷寒懸解》中「梔子清瘀熱而除煩」等,都說明梔子在此方中用於清解郁熱。
  4. 乾薑溫中散寒: 多位醫家都強調了乾薑的溫中作用,如《本經疏證》提到乾薑「守中」以防「陽氣不羈」;《祖劑》中「用乾薑之辛熱以復正氣」;《長沙方歌括》中「乾薑溫中土以上達」等,皆說明乾薑在此方中用於溫補脾胃,扶助正氣。
  5. 寒熱並用,和解陰陽: 許多文獻都體現了梔子乾薑湯寒熱並用的特點,如《皇漢醫學》中「梔子以治熱,乾薑以治寒,能應陰陽交錯之變」;《傷寒尋源》中「斯時也,邪雖內陷,猶未全入於裏,引之向上,使陽不至陷入者,乾薑也。就引其邪而出之表者,梔子也。此寒熱之性相反,而用之相成也。」等,都強調了梔子與乾薑的配伍,使寒熱藥物相反相成,達到和解陰陽的效果。

總結

梔子乾薑湯是針對傷寒誤下後,表邪未盡,脾胃受損,陰陽兩傷的證候而設。方中梔子清熱除煩,導熱下行;乾薑溫中散寒,扶助正氣。二藥合用,寒熱並調,使陰陽和諧,氣機通暢,從而達到「身熱退,微煩除」的治療效果。歷代醫家的論述,也充分支持了這一治療原理。

希望以上分析能夠幫助您理解梔子乾薑湯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傳統服藥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陰虛證,慎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乾薑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梔子14個(劈),乾薑2兩。 主治: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