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皮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黃皮散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發熱、口苦、腹脹、小便赤澀等症狀。梔子可以清熱瀉火,降低體內熱度,同時也能涼血解毒,消散濕熱,幫助緩解黃疸、發熱等症狀。因此,梔子是黃皮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有助於促進疾病的痊癒。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皮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症候:
「小兒遍身火瘅及赤遊」。「火瘅」指皮膚因熱毒或風熱鬱於肌表,發為紅色疹塊或斑疹,伴灼熱感;「赤遊」即「赤遊丹毒」,為小兒常見之皮膚急性感染,特徵為皮膚紅腫焮熱、遊走擴散,多因血熱毒盛或外感風熱所致。
功效推斷:
此方外用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為主,針對熱毒蘊結肌表之證。雪水調塗可增強清涼透熱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性味與功效:
- 黃皮(芸香科黃皮果的果核或樹皮):
性味辛、苦、微溫,傳統用於行氣化痰、消積散結,外用能祛風止癢。其揮發成分或具局部抗菌、消炎作用,緩解皮膚熱毒腫痛。 - 山梔子(梔子):
性味苦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為治熱病煩躁、血熱出血之要藥。外用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熱痛。
2. 配伍邏輯:
- 寒溫互制:山梔子苦寒清熱為主,佐以黃皮辛散,避免寒涼遏邪。黃皮之溫性被山梔子中和,共奏清解之功。
- 協同作用:
山梔子直折血分熱毒,黃皮辛散透邪,二者一清一散,促使熱毒外透。雪水(性寒)為引,加強涼血消腫之效。
3. 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山梔子抑制熱毒熾盛所致炎症。
- 涼血散瘀:改善局部血熱瘀滯引起的紅腫遊走。
- 透邪外達:黃皮辛散輔助開泄腠理,助毒邪外散。
適用機理:
此方適合小兒稚陽之體,熱毒易襲肌表之證。外塗直接作用病所,避免內服寒涼傷胃之弊。
傳統服藥法
黃皮、山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
雪水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黃皮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三七引《全嬰方》。 組成:黃皮、山梔子各等分。 主治:小兒遍身火癉及赤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