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梔丸

山梔丸

SHAN ZH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三焦經 20%
心經 20%
肝經 20%
胃經 20%
肺經
三焦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山梔丸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病發狂、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利膽退黃:梔子具有降逆止嘔、利膽退黃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噁心嘔吐、膽汁瘀滯所致的黃疸等症狀。

山梔丸中加入梔子,可有效緩解因熱毒、濕熱等因素引起的各種病症,達到清熱解毒、降逆止嘔、利膽退黃的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山梔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熱乘心痛
此處「心痛」非專指現代醫學之心臟疾病,而泛指上腹、心窩處的疼痛,或與胃脘痛混稱。所謂「熱乘」,指病因屬熱邪侵襲(或內生鬱熱),導致氣機壅滯、灼傷絡脈,引發疼痛。其表現或見心窩灼痛、口乾煩躁、舌紅苔黃、脈數等熱象。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君藥:山梔子仁(炒黃色)

  • 性味功效:苦寒,主入心、肺、三焦經,善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兼能利濕。
  • 炒製用意:生梔子性寒猛烈,炒黃後緩其寒性,減免傷胃,更偏重清鬱熱而非直折火勢。
  • 針對病機
    • 清心火:直接針對「熱乘」病機,解除上焦鬱熱。
    • 解鬱熱:熱鬱胸膈可致氣滯疼痛,梔子能宣透鬱熱,疏通氣機。
    • 涼血分:若熱傷血絡,其涼血之性可防瘀熱互結。

2. 賦形與佐助:薑湯調粥糊為丸

  • 薑湯:辛溫,能制梔子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苦寒傷陽;另可溫中止嘔,若熱痛伴噁心者可輔助降逆。
  • 粥糊:甘平和中,顧護胃氣,緩和藥力,使梔子清熱而不峻猛。

治療原理

此方以單味梔子為主,體現「藥專力宏」之思路,集中清泄胸膈鬱熱。其邏輯為:

  1. 直折火勢:梔子苦寒降泄,清解熱邪根本。
  2. 調和寒溫:薑汁與炒製協同,減副作用而存藥效。
  3. 中焦斡旋:粥糊護胃,使清熱不傷正,契合「治中焦如衡」原則。

衍生應用推論

若熱痛伴:

  • 氣滯:可加香附、陳皮行氣。
  • 痰阻:可配瓜蔞、半夏化痰寬胸。
  • 血瘀:可佐丹參、赤芍涼血活血。

此方簡潔,針對單純熱鬱心痛,若兼雜證多者需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山梔子仁(炒黃色)。
上為末。
薑湯調粥糊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包炎心肌炎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山梔丸, 出處:《醫統》卷五十六。 組成:山梔子仁(炒黃色)。 主治:熱乘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