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清胃散

JIA WEI QING WEI SAN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4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20%
三焦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胃經 2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小兒脾胃實火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齒齦潰爛,焮連頭面,或惡寒發熱,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因乳母情欲厚味,積熱傳兒,致小兒膏淋,小便不通。

傳統服藥法

生地、 當歸、 犀角、 連翹、 靈脂、 升麻、 丹皮、 川連、 甘草、 力子、 制軍、 使君子。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瘡嘴破口角炎膀胱炎牙齦腫脹尿中挾有膿液前列腺炎排尿困難尿道炎慢性肝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口臭怕冷多痰發燒及發冷牙齒痛小便疼痛牙齦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清胃散, 出處:《口齒類要》。 組成:黃連(炒)1錢,生地黃1錢,升麻1錢,牡丹皮8分,當歸3錢2分,芍藥、柴胡。 主治:脾胃肝膽經熱。

加味清胃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四。 組成:當歸身(酒浸)1錢,黃連2錢,生地黃(酒洗)2錢,升麻2錢,牡丹皮1錢半,石膏3錢。 主治:膏粱積熱,産後便血。

加味清胃散,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生地、當歸、犀角、連翹、靈脂、升麻、丹皮、川連、甘草、力子、制軍、使君子。 主治:麻症熱留胃中,餘毒上衝,致患牙疳。

加味清胃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一。 組成:《脾胃論》清胃散加柴胡、山梔。 主治:小兒脾胃實火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齒齦潰爛,焮連頭面,或惡寒發熱,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因乳母情欲厚味,積熱傳兒,致小兒膏淋,小便不通。

加味清胃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組成:黃連(炒)1錢5分,生地黃1錢,牡丹皮1錢,當歸1錢,升麻2錢,犀角、連翹、甘草。 主治:脾胃有熱,口舌生瘡,齒齦腐爛疼痛,或吐血。醇酒厚味,唇齒作痛,或齒齦潰爛,或連頭面頸項作痛。妊娠吐衄。牙疼出血口臭。胃火吐血。

加味清胃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當歸尾2錢,生地黃3錢,牡丹皮3錢,升麻4分,黃連6分,防風1錢5分,荊芥1錢,軟石膏3錢。 主治:胃經火盛,致牙齒腫痛,上下牙痛,牽引頭腦而熱,其齒喜冷惡熱者;胃中蘊熱,中脘作痛,痛後火氣發泄,必作寒熱乃止;及齒龈腫痛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水調散

相似度 100%

扁柏散

相似度 100%

黃皮散

相似度 100%

越桃散

相似度 100%

山梔子膏

相似度 100%

山梔丸

相似度 100%

山梔散

相似度 100%

山梔子散

相似度 100%

梔子豉加薑汁方

相似度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