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捷散

SHEN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6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心經 15%
肺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5%
腎經 7%
三焦經 7%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捷散中加入大棗,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神捷散中往往加入一些辛溫燥烈的藥物,容易傷及脾胃,而大棗則可起到緩解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大棗味甘,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從而增強藥物的療效。同時,大棗亦能緩解部分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神捷散方劑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神捷散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以及瘡瘍腫毒等症狀。

梔子清熱瀉火,可以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涼血解毒,則能治療瘡瘍腫毒等外感熱毒所致的病症。因此,神捷散中加入梔子,可以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

神捷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對於因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乾薑能溫中散寒,驅散寒邪,從而緩解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乾薑與神捷散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共同作用,能增強溫中散寒、健脾利濕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更能有效治療寒邪所致的脾胃虛寒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神捷散] 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小兒赤白痢。

處方組成: 大棗、梔子、乾薑

治療原理分析

[神捷散] 多次出現在治療疥瘡的方劑中,但皆非以原方組成入藥,僅是同名方劑。而記載原方組成與主治小兒赤白痢的文獻為《聖濟總錄》:「上六味,搗研為末。用棗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水瀉並痢,秋後蛤粉水下,夏至後新汲水下,赤白痢。生薑湯下,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n\n治小兒赤白痢。神捷散方」,但內文組成與提供組成不一致,因此以下僅能針對提供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

  • 大棗: 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在痢疾的治療中,大棗可以補充因腹瀉流失的氣血,並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恢復消化吸收能力。

  • 梔子: 梔子在此方中應取其清熱利濕、涼血止痢之功效,並非提供資訊所提及之行氣解鬱、化痰止咳。赤白痢多與濕熱蘊結腸道有關,梔子可以清除濕熱,改善痢疾症狀。

  • 乾薑: 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在痢疾的治療中,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除寒邪,對於寒濕型痢疾或脾胃虛寒者尤其適用。

綜合分析:

神捷散由大棗、梔子、乾薑組成,從藥物功效來看,此方具有補益脾胃、清熱利濕、溫中散寒的作用。對於小兒赤白痢,尤其是兼有脾胃虛弱或寒濕內阻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然而,由於缺乏更多關於此方劑應用的古文記載,難以完整評估其確切的治療機轉和臨床應用情況。需注意的是,不同醫家、不同年代對於「神捷散」的組成和應用可能存在差異。

基於提供的資料,[神捷散] 的原方組成應出自《聖濟總錄》,主治小兒赤白痢,其餘同名方劑組成與主治各不相同。

傳統服藥法


鴨嘴膽礬1字,明礬1字,銅青1字,輕粉(並為細末)各1字。
上以江茶半錢,逐旋和,以新汲水調,呷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疥癬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腹瀉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神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組成:大棗4個,梔子仁5個,乾薑半栗子大。 主治:小兒赤白痢。

神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吳茱萸1兩,赤小豆49粒,白蒺藜1兩,白蕪荑仁半兩,輕粉5錢匕,石硫黃少許(研)。 主治:諸疥瘡。

神捷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五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鴨嘴膽礬1字,明礬1字,銅青1字,輕粉(并爲細末)各1字。 主治:咽喉緊閉作疼,乳蛾。

神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組成:菖蒲(切作片子,于面內炒)1兩,赤石脂1兩(大火內煅通赤),乾生薑半兩。 主治:妊娠下痢,及水瀉不止,米谷不消化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