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味竹葉石膏湯

JIAN WEI ZHU YE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9%
肺經 22%
心經 20%
小腸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7%
脾經 6%
胃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減味竹葉石膏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利尿除濕: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濕的功效。對於暑熱內盛,煩渴口燥,小便不利,以及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配合石膏,增強清熱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辛,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淡竹葉與石膏搭配,可以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清熱解暑的功效,並有助於消除體內熱毒,緩解各種熱證。

減味竹葉石膏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此方旨在治療熱病初期,邪熱壅盛,發熱汗出、口渴心煩等症,石膏可迅速清熱解毒,緩解患者的不適。

2. 降低藥性: 方中包含大量清熱藥物,如竹葉、麥冬等,若單純使用這些藥物,其清熱力過強,容易傷及脾胃。石膏性寒而甘,可降低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不受損傷。

減味竹葉石膏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竹葉石膏湯以石膏、竹葉清熱瀉火,容易耗傷津液,導致陰虛。麥門冬可補肺陰,防止燥熱傷陰。
  2. 養心安神:麥門冬能養心陰,安神定志,與石膏、竹葉相伍,清熱瀉火的同時,還能滋陰養心,使清熱不傷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減味竹葉石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苦寒之性: 竹葉石膏湯以清熱瀉火為主,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石膏、竹葉的寒涼之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傷胃。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味甘,入脾經,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與竹葉石膏湯中的石膏、竹葉等藥物相配伍,能增強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減味竹葉石膏湯

中藥方劑「減味竹葉石膏湯」,主要成分包括淡竹葉、石膏、麥門冬、甘草,主治功效為陽明溫病,脈浮而促者:陽明經脈感受溫邪而引起的病症,脈象浮起而急促。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淡竹葉

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心火旺盛、口瘡、尿赤、煩躁不寐、水腫尿少、黃疸尿赤等症狀。淡竹葉配伍牛蒡子、澤瀉、益母草等同用,可治水腫尿少。配伍茵陳、黃耆、梔子等同用,還能治黃疸尿赤。

麥門冬

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石膏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總結

減味竹葉石膏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淡竹葉、石膏、麥門冬、甘草,主要用於治療陽明溫病,脈浮而促者。本方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竹葉5錢,石膏8錢,麥冬6錢,甘草3錢。
上以水8杯,煮取3杯,1時服1杯,約3時令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本方。

相同名稱方劑


減味竹葉石膏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竹葉5錢,石膏8錢,麥冬6錢,甘草3錢。 主治:陽明溫病,脈浮而促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