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散
YU Q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33%
脾經 16%
心經 16%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泉散中包含石膏,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之功效。玉泉散主治熱病煩渴、口乾舌燥、神昏譫語、脈數有力等症,石膏在此方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生津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熱證症狀。
- 清肺止咳:石膏還能清肺熱,止咳化痰。玉泉散中,石膏與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
總而言之,石膏在玉泉散中,以其清熱瀉火、清肺止咳的功效,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幫助患者緩解熱病、咳嗽等症狀。
玉泉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玉泉散中其他藥材可能藥性偏寒或燥烈,加入甘草可以緩和藥性,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使其藥效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 增強藥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亦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它能使其他藥材更容易進入經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功效,增強茯苓的利水消腫功效,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玉泉散主治功效分析
玉泉散,為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陽明內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玉泉散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清熱生津,止渴除煩:
- 《成方切用》:「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秘結,瘟疫,斑黃,及熱痰喘嗽等證。」
- 《目經大成》:「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
- 《醫學從眾錄》:「治消渴」
- 《血證論》:「胃中蘊熱。則津不生。玉泉散治之。」
- 上述文獻均指出玉泉散可用於治療陽明熱證導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
用於消渴病:
- 《種福堂公選良方》:「治消渴之神藥也。」
- 《醫學從眾錄》:「治消渴」
- 明確指出玉泉散可治療消渴病,即現代醫學所說的糖尿病。
痘疹:
- 《証治準繩‧幼科》:「痘形一朝,就結焦粒,是梟炎徹於肝榮而玄水弗克和解,急服玉泉散,庶可挽治。」
- 玉泉散可以治療痘疹熱毒的症狀。
熱痰喘嗽:
- 《成方切用》:「治...熱痰喘嗽等證。」
- 玉泉散也可以清熱化痰,用於熱邪壅肺导致的咳嗽、氣喘等症。
喉症:
- 《張聿青醫案》多個案例中,張氏運用玉泉散於治療喉症,配伍不同藥材,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便祕:
- 《成方切用》:「治...二便秘結...」
-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中三診中提到:「便復閉,原方去枯芩、花粉、玉泉散,加金沸草...」由此可知,玉泉散也可以通便。
治療原理
玉泉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清瀉陽明經熱:
- 《成方切用》:「石膏(六兩生用),粉甘草(一兩)為細末。」
- 玉泉散以石膏為主藥,石膏性大寒,入肺、胃經,為清瀉陽明經熱的要藥,能有效清除胃熱,並通過清肺熱而間接清胃熱。
甘寒生津:
- 《血證論》中提到玉泉散的另一方,組成:「天花粉(三錢),粉葛根(三錢),麥門冬(三錢),生地黃(四錢),五味子(五分),甘草(錢半)\n\n方取甘寒滋潤。生胃津以止渴。妙葛根升達。使水津上布。」此方中以甘寒滋潤藥物,如天花粉、麥門冬、生地黃等,滋養胃陰,生津止渴。與石膏、甘草組成的玉泉散,皆有甘寒生津之效。
調和藥性:
- 甘草調和諸藥,緩解石膏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
兼顧肺胃:
- 多個醫案中可見玉泉散常與清肺、潤肺、化痰藥物合用,如:貝母、杏仁、桑葉、枇杷葉等,顯示玉泉散在治療時注重肺胃同治,因為肺胃相表裡,且肺主氣,為水之上源,肺氣清肅則津液得以下降而滋潤全身。
配伍靈活:
- 《目經大成》:「本方加紅曲五錢,飯丸名清六丸,治赤痢。加乾薑名溫六丸,治白痢。本方加生柏葉、生藕節、生車前名三生益元飲。本方以吳茱萸代甘草,治濕熱吞酸,名茱萸六一散。以黃耆代滑石,治盜汗消渴,名黃耆六一散。以生石膏代滑石,名玉泉散,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
- 古文顯示玉泉散可根據不同病情,靈活加減藥物,變化出多種方劑,治療不同病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總結
綜上所述,玉泉散主要通過清瀉陽明經熱、甘寒生津,達到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用於治療陽明內熱引起的口渴、煩躁、便秘、消渴病等症狀。同時,通過配伍不同藥物,還可用於治療熱痰喘嗽、痘疹、喉症等。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清熱、滋陰、肺胃同治、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石膏6兩(生用),粉甘草1兩加朱砂3錢亦妙。
上為極細末。
每服1-3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
一六甘露散(原書同卷)、六一甘露散(《會約》卷十二)、玉泉煎、一六甘露飲(《醫部全錄》卷二三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六。 組成:甘遂1錢。 主治:婦人無奶。
玉泉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四。 組成:犀角2錢,白芎1錢(爲細末),黃連1錢(爲細末),冰片3分(另研)。 主治:痘形一朝就結焦粒。
玉泉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石膏6兩(生用),粉甘草1兩加朱砂3錢亦妙。 主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秘結,溫疫斑黃及熱痰喘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