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暖金液丹

補暖金液丹

BU NUAN JIN YE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4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9%
肺經 29%
腎經 18%
脾經 10%
心經 10%
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補暖金液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補暖金液丹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或偏寒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補益: 甘草能益氣補脾,與方劑中其他補益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增強人體的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補暖金液丹方中加入陽起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腎壯陽: 陽起石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補腎氣,對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有良好療效。補暖金液丹常用於治療陽虛體質,陽起石有助於補腎溫陽,提升藥效。
  2. 化瘀止痛: 陽起石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補暖金液丹中也常含有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陽起石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藥物化瘀止痛的功效。

補暖金液丹方中加入石膏,看似矛盾,實則巧妙。石膏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方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制約溫熱藥物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於溫燥傷陰。石膏能清熱降火,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物過於溫燥,而損傷陰液,導致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同時,石膏還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治療溫熱病症。因此,石膏的加入,既能平衡藥性,又能增強療效,體現了中醫配伍的精妙之處。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補暖金液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元陽氣虛」,乃針對下焦命門火衰、陽氣不足之證。元陽為人身根本,虛則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清長等虛寒之象。此方以硫黃為君,配陽起石、石膏,共奏溫補下元、壯陽逐冷之效,佐以甘草調和藥性,緩硫黃之燥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硫黃(甘草水浸製)

    • 硫黃性熱,入腎、脾經,為「火中之精」,傳統用於補命門真火、驅沉寒痼冷。
    • 經甘草水浸製可減其毒性,緩和燥性,專注溫陽而不傷陰。
    • 柳木椎研、水飛過:古人認為柳木屬陽,能助硫黃火力;水飛則使藥粉更細,利於吸收。
  2. 陽起石(煨,研)

    • 陽起石性溫,入腎經,善溫腎壯陽,主治下焦虛寒、陽痿早洩。
    • 煨製可增強其溫固之性,與硫黃協同補益元陽,增強命門之火。
  3. 石膏(煅,研)

    • 石膏本寒,但煅後轉為辛涼微澀,在此方中為佐藥,有兩重作用:
      • 制約硫黃、陽起石之溫燥,防其過熱傷津。
      • 以其「沉降之性」引火歸元,使浮越之虛陽下納於腎。
  4. 甘草湯煮糊為丸

    • 甘草甘平,調和諸藥,解毒緩急,進一步中和硫黃之毒性。
    • 丸劑緩釋,適合長期溫補,避免峻補傷正。

三、配伍機理與整體功效

此方以硫黃、陽起石為核心,直入腎經,補火助陽;石膏為反佐,平衡藥性。全方側重「溫補下元」,通過提振命門之火,改善陽虛諸症。

  • 治療邏輯
    1. 硫黃點燃命門真火,陽起石固攝腎氣,二者相須為用,溫而不散。
    2. 石膏微牽其熱性,使藥力持久潛藏於下焦,不致浮越。
    3. 甘草湯製法確保用藥安全,長期服用漸補元陽缺損。

四、適用證候推論

此方適用於真陽不足、陰寒內盛者,如:

  • 久病虛寒,症見四肢厥逆、腹中冷痛。
  • 腎陽衰微,導致生殖機能衰退(如男子陽痿、女子宮冷不孕)。
  • 年老體弱,元陽漸虧,氣化無力而水液代謝失常(如夜尿頻多)。

此方體現「甘溫除寒」與「引火歸元」並行的思路,展現古人對陰陽平衡與藥物制約的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硫黃(甘草水浸,柳木椎研,水飛過)4兩,陽起石(煨,研)4兩,石膏(煅,研)4兩。上為細末,煎甘草湯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暖金液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硫黃(甘草水浸,柳木椎研,水飛過)4兩,陽起石(煨,研)4兩,石膏(煅,研)4兩。 主治:元陽氣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