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八卦串方劑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利濕: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擅長清熱利濕,解毒退黃。對於濕熱阻滯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八卦串方劑多用於濕熱內蘊,肝膽濕熱,肝氣鬱結等症狀,茵陳蒿的清熱利濕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疏肝解鬱: 茵陳蒿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情緒不暢,胸悶脅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八卦串方劑中常配合其他疏肝理氣的藥材,如柴胡、枳殼等,與茵陳蒿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的效果。
因此,茵陳蒿在八卦串方劑中起到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內蘊,肝膽濕熱,肝氣鬱結等症狀。
「八卦串」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 利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之效。八卦串常用於治療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脘腹痞悶等症,而蒼朮能有效化解濕濁,促進脾胃運化,改善上述症狀。
- 疏風散寒:蒼朮亦可疏風散寒,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也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八卦串中常與其他辛溫解表藥物配合,以增強其疏風散寒的效果。
八卦串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八卦串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症,白朮可補脾胃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
- 止瀉固澀:白朮能固澀止瀉,用於脾虛泄瀉,或脾胃虛弱所致的腹瀉。八卦串中加入白朮,可加強其止瀉固澀之效,改善腹瀉症狀。
綜上,白朮在八卦串方劑中,主要發揮健脾益氣、止瀉固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的效果。
八卦串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之功效。八卦串方劑常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噯氣泛酸等症,檳榔可助其消積導滯,促進消化。
- 驅蟲殺蟲:檳榔性燥,有殺蟲功效,對寄生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八卦串方劑中常配合其他驅蟲藥物,如苦楝皮、南瓜子等,共同達到驅蟲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八卦串」主治「一切黃病」,此概念在中醫古籍中多指以膚黃、目黃、小便黃為主要表現的病症,範圍涵蓋「黃疸」(如濕熱鬱蒸、寒濕阻遏等證型)及類似證候的泛稱。其功效推測以「利濕退黃」為核心,兼顧調理脾胃氣機,符合傳統治療黃病「開鬱解滯、滲濕健脾」的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茵陳(君藥):
- 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為治黃要藥。《神農本草經》載其「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現代可知其利膽、促膽汁分泌作用,能加速膽紅素代謝,符合「退黃」機理。
蒼朮(臣藥):
- 辛苦溫,燥濕健脾,解「濕鬱」所致之黃。與茵陳配伍,一寒一溫,共調濕熱或寒濕之偏性。蒼朮所含揮發油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脾虛濕困的腹脹、食少等兼症。
白朮(佐藥):
- 甘溫補脾益氣,助蒼朮健脾化濕,但用量減半(5分),取其「補而不滯」之性,避免過溫助熱。與蒼朮形成「健脾—燥濕」協同,針對黃病日久脾虛之本。
檳榔(使藥):
- 辛苦溫,下行消積、行氣利水。《本草綱目》言其「治黃疸」。其有效成分檳榔鹼能促進腸蠕動,助濕濁從二便分消,兼解氣滯腹脹。
【方劑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茵陳清熱利濕,蒼朮溫燥化濕,適用於濕熱或寒濕夾雜之黃病,體現「分消濕邪」思路。
- 標本兼治:茵陳、檳榔速去濕熱之標(退黃),蒼朮、白朮調理脾胃之本(杜絕生濕之源)。
- 氣血同調:檳榔行氣、白朮益氣,氣行則濕化,契合「治黃先治氣」的古法。
【可能的治療機轉】
從現代角度推測,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調節膽汁代謝(茵陳)、改善肝腸循環(檳榔),降低血中膽紅素。
- 調整腸道功能(蒼朮、檳榔),減少毒素吸收,減輕肝臟負擔。
- 增強消化吸收(白朮、蒼朮),改善營養狀態,助組織修復。
此方組方簡潔,體現「輕可去實」的用藥智慧,適合輕中度黃病或作為輔助配伍。
傳統服藥法
茵陳1錢,蒼朮1錢,白朮5分,檳榔5分。
上為末。
作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八卦串, 出處:《患雅補》卷二。 組成:茵陳1錢,蒼朮1錢,白朮5分,檳榔5分。 主治:一切黃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