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避穢香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 辟邪化濁: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濕、祛風散寒、解毒闢穢之效。古人認為蒼朮氣味濃烈,能驅散穢氣,闢除邪祟,故常用於避穢香中以淨化環境,預防疾病。
- 增強藥效: 蒼朮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其功效。例如,與艾葉、菖蒲等藥材搭配,可更有效地驅散濕氣、淨化空氣,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避穢香方劑中使用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避穢香旨在驅除穢氣、預防疾病,而大黃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抑制病邪入侵,防止疾病發生。
- 瀉下通便: 大黃能促進腸蠕動,加速糞便排出,有助於清除腸道積滯,減少毒素累積,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避穢香方劑中,大黃的瀉下通便作用可清除體內毒素,預防疾病。
避穢香方劑中包含茵陳蒿,主要源於其 清熱解毒 和 闢穢止疫 的功效。
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解毒止癢之效。其對於濕熱疫毒引起的瘟疫、發熱、腹痛、黃疸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古代醫家認為,茵陳蒿能 闢除穢氣,預防疫病,故將其納入避穢香方劑中,以期達到 驅除瘟疫、淨化環境 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避穢香」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避穢香」主要由以下幾味藥材組成:
- 蒼朮: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 大黃:通便解毒,涼血消癰。
- 茵陳蒿:利濕退黃,清熱解毒。
有些記載中,「避穢香」只有蒼朮、大黃兩味藥,或是蒼朮、大黃,再加小棗、茶葉等。劑量比例也略有不同,但蒼朮、大黃是其核心組成。
古代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避穢香」主要用於治療:
- 穢氣觸犯:指感受不正之氣、污穢之氣,導致身體不適。
- 痘瘡暴癢:痘疹發出時,因穢氣觸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劇烈瘙癢。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分析古文獻,「避穢香」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闢穢解毒:蒼朮、大黃、茵陳蒿均具有芳香闢穢、解毒除穢的功效。通過燃燒藥材,使其藥性揮發,可以祛除空氣中的穢濁之氣,減少外界不良因素對人體的侵害。尤其是在痘疹發出之際,小兒正氣虛弱,更容易受到穢氣侵襲,使用「避穢香」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 燥濕止癢: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的功效,可以祛除體內濕氣。濕氣過盛容易導致皮膚瘙癢,蒼朮燥濕可以緩解因濕邪引起的瘙癢。大黃雖然苦寒,但其通腑瀉下的作用,也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毒邪,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
- 清熱解毒:大黃、茵陳蒿皆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體內熱毒。痘疹發出時,若感受熱毒之邪,可導致痘色鮮紅、瘙癢劇烈等症狀。使用「避穢香」有助於清解熱毒,緩解痘疹的熱象和瘙癢。
總結
「避穢香」主要通過芳香闢穢、燥濕止癢、清熱解毒等作用,來治療穢氣觸犯和痘瘡暴癢。其作用方式主要為外用薰蒸,通過藥材燃燒後的煙氣來達到治療目的。此方劑在古代痘疹 চিকিৎসা 中,具有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蒼朮、大黃、茵陳。
避邪穢。
上銼細,棗肉為餅。
置爐中燒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避穢香, 出處:《金鑑》卷五十八。 組成:蒼朮、大黃、茵陳。 主治:避邪穢。主治:穢氣觸犯,痘瘡暴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