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脾湯

KAI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一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19%
肝經 16%
肺經 7%
三焦經 7%
心經 5%
腎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3%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三焦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開脾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由柴胡、蒼朮、茵陳蒿、香附、枳實、藿香、澤瀉、茯苓、砂仁、白扁豆等藥材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化濕開胃的功效,主治傷食、痿黃、洞瀉等病症。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黃的功效;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化濕除痰的功效; 茵陳蒿,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 香附,性辛散,味苦降,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的功效; 藿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理氣止嘔、祛暑解暑的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健脾、化濕開胃的功效; 白扁豆,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化濕利尿的功效。

這些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健脾益氣、化濕開胃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

開脾湯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傷食、痿黃、洞瀉等病症。

開脾湯的用法用量一般為每日1劑,水煎服。具體劑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在醫師的指導下調整。

開脾湯方劑組成中,柴胡、蒼朮、茵陳蒿、香附、枳實、藿香、澤瀉、茯苓、砂仁、白扁豆等藥材都具有獨特的療效,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是中醫中藥治療脾胃疾病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小柴胡8分,蒼朮(炒)7分,茵陳5分,香附(炒)1錢,枳實(炒)1錢,藿香葉5分,澤瀉5分,茯苓4分,砂仁(炒)4分,白扁豆(炒)7分。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柴胡、蒼朮、茵陳蒿、香附、枳實、藿香、澤瀉、茯苓、砂仁、白扁豆等十味中藥組成。柴胡、蒼朮、茵陳蒿、香附、枳實、藿香均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功效;澤瀉、茯苓、砂仁、白扁豆均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理氣消食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腹瀉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開脾湯,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小柴胡8分,蒼朮(炒)7分,茵陳5分,香附(炒)1錢,枳實(炒)1錢,藿香葉5分,澤瀉5分,茯苓4分,砂仁(炒)4分,白扁豆(炒)7分。 主治:傷食,痿黃,洞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