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脾湯

KAI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一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19%
肝經 14%
肺經 8%
腎經 7%
三焦經 6%
心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5%
大腸經 3%
心包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開脾湯中加入柴胡,主要考慮其疏肝解鬱、升陽散寒的作用。

脾胃為後天之本,喜燥惡濕,若肝氣鬱結,則氣機不暢,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脾虛濕困。柴胡具有疏肝解鬱之功,能解肝鬱之氣,使氣機疏通,肝氣不犯脾土,有助於脾胃運化。

此外,柴胡亦有升陽散寒的作用,可助脾陽升發,溫暖脾胃,改善脾虛寒濕之症。因此,在開脾湯中加入柴胡,有助於疏肝理脾,溫陽散寒,達到健脾開胃的效果。

開脾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止痛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虛濕困,則飲食難以消化吸收,出現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瀉等症狀。蒼朮能燥濕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 行氣止痛:蒼朮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氣機,解除脾胃氣滯,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脘腹疼痛。

因此,開脾湯中加入蒼朮,可以有效改善脾虛濕困、氣滯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腹痛等症狀,起到健脾開胃、行氣止痛的作用。

開脾湯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其 清熱利濕、疏肝解鬱 的功效。

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熱利濕,尤其對濕熱蘊脾所致的脾胃不和、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茵陳蒿亦具疏肝解鬱之效,可緩解肝鬱脾虛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在開脾湯中加入茵陳蒿,不僅可以清熱利濕,改善脾胃功能,同時也能疏肝解鬱,提高整體療效。

開脾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管消化吸收,若脾胃虛弱,則飲食不化,氣血生化不足,進而影響全身。香附能理氣解鬱,促進脾胃氣機運化,有助於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消化吸收。
  2. 調和肝脾,改善脾虛症狀:中醫認為,肝脾相為表裡,肝氣不舒,易導致脾胃氣機失調。香附能疏肝理氣,調和肝脾,解除肝氣鬱結對脾胃的影響,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開脾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消積: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除滯的功效,能緩解脾胃氣機鬱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氣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健脾開胃,增進食慾: 枳實入脾經,能促進脾胃功能運作,增強消化能力,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食慾減退等症狀。

因此,開脾湯中加入枳實,可有效改善脾胃氣機鬱滯、食積不化、脾胃虛弱等問題,達到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功效。

開脾湯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芳香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芳香化濕之效,能驅散濕濁,開胃健脾。脾胃喜燥惡濕,濕邪困脾,則脾失健運,出現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藿香能化解濕邪,使脾胃功能恢復,改善脾胃運化,有助於開胃消食。
  2. 解表止嘔: 藿香亦具有解表止嘔之功。脾胃濕困,常伴有惡心嘔吐,藿香芳香闢穢,能解表散寒,止嘔止瀉,緩解因濕邪引起的嘔吐症狀,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

開脾湯中加入澤瀉,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開脾湯主治脾虛濕困,濕濁內停,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澤瀉利水滲濕,可將脾胃濕氣排出體外,有助於健脾開胃,改善食慾。
  2. 健脾利水,共奏功效: 開脾湯中常配伍茯苓、白朮等健脾燥濕藥物。澤瀉利水滲濕,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加強健脾利水之效,從而更有效地治療脾虛濕困之症。

開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開脾湯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而茯苓可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並利濕化痰,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開脾湯不僅針對脾胃,同時兼顧心神,使藥效更加全面。

開脾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開胃: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溫脾、開胃之功效。開脾湯常用於脾胃氣滯、食慾不振等症,砂仁能溫和地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的症狀。
  2. 化濕止嘔:砂仁還有化濕止嘔的作用。當脾胃濕氣過盛,容易出現嘔吐等症狀。砂仁可以溫化濕氣,理氣止嘔,緩解濕邪對脾胃的影響,達到止嘔的效果。

開脾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和胃,消暑止瀉: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消暑止瀉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尤其適合暑濕季節,因濕熱而引起的脾胃不適。
  2. 利濕滲濁,消腫解毒: 白扁豆兼具利濕滲濁、消腫解毒的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濕濁,減輕脾胃負擔,對於濕熱壅滯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

因此,開脾湯中加入白扁豆,可有效增強健脾和胃、利濕滲濁的功效,更能針對暑濕季節的常見病症起到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開脾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由柴胡、蒼朮、茵陳蒿、香附、枳實、藿香、澤瀉、茯苓、砂仁、白扁豆等藥材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化濕開胃的功效,主治傷食、痿黃、洞瀉等病症。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黃的功效;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化濕除痰的功效; 茵陳蒿,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 香附,性辛散,味苦降,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的功效; 藿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理氣止嘔、祛暑解暑的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健脾、化濕開胃的功效; 白扁豆,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化濕利尿的功效。

這些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健脾益氣、化濕開胃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

開脾湯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傷食、痿黃、洞瀉等病症。

開脾湯的用法用量一般為每日1劑,水煎服。具體劑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在醫師的指導下調整。

開脾湯方劑組成中,柴胡、蒼朮、茵陳蒿、香附、枳實、藿香、澤瀉、茯苓、砂仁、白扁豆等藥材都具有獨特的療效,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是中醫中藥治療脾胃疾病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小柴胡8分,蒼朮(炒)7分,茵陳5分,香附(炒)1錢,枳實(炒)1錢,藿香葉5分,澤瀉5分,茯苓4分,砂仁(炒)4分,白扁豆(炒)7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腹瀉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開脾湯,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小柴胡8分,蒼朮(炒)7分,茵陳5分,香附(炒)1錢,枳實(炒)1錢,藿香葉5分,澤瀉5分,茯苓4分,砂仁(炒)4分,白扁豆(炒)7分。 主治:傷食,痿黃,洞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