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效。肝鬱氣滯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進而影響水濕代謝,形成濕困脾胃的症狀。柴胡可疏肝理氣,解鬱化濕,幫助脾胃恢復運化功能。
- 升清降濁: 柴胡具有升清降濁之功效,可將脾胃中的濕濁之氣向上引導,排出體外。同時,柴胡也可升舉陽氣,提升脾胃的運化能力,避免濕邪困阻脾胃。
因此,柴胡在「和肝醒脾化濕丸」中,發揮著疏肝解鬱、升清降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鬱脾濕之症。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和肝脾之功效。方中以香附疏肝解鬱,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不適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脾胃氣機不暢,促進消化功能。
- 健脾化濕,止瀉止痢: 香附還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能燥濕健脾,改善脾胃濕邪困阻所致的腹脹、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此外,香附還能止瀉止痢,對於濕熱下注引起的痢疾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香附,可達到疏肝解鬱、健脾化濕、理氣止痛、止瀉止痢等多重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肝脾不調、濕邪困阻所致的各種症狀。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肝鬱脾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健脾和胃。肝鬱脾虛常表現為胸脅脹滿、脘腹痞悶、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白芍能舒肝解鬱,健脾和胃,改善上述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白芍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例如,白芍可與柴胡、香附等藥物配伍,加強疏肝解鬱作用;與白朮、茯苓等藥物配伍,增強健脾利濕功效。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化濕止嘔: 藿香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疏肝解鬱、化濕止嘔的功效。此丸方旨在治療肝鬱脾濕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藿香可疏解肝鬱之氣,並化解脾胃濕濁,從而達到和胃醒脾、止嘔化濕的目的。
- 芳香闢穢,理氣開胃: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闢穢除臭的功效,可以改善因濕氣鬱積而導致的口臭、胃口不好等問題,同時也能理氣開胃,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厚朴燥溼化痰:厚朴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溼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厚朴,旨在燥溼化痰,緩解脾胃溼困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噁心嘔吐等症狀。
- 厚朴行氣解鬱:厚朴還有行氣解鬱的作用,可以疏通肝氣鬱滯,緩解肝鬱脾虛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厚朴的加入,既可化溼醒脾,又可行氣解鬱,與方劑整體的功效相輔相成,起到協同作用。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之功效。方劑中加入蒼朮,旨在針對脾胃濕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以燥濕化濕,健脾開胃,促進脾胃運化。
- 疏肝理氣: 蒼朮還兼具疏肝理氣之效。方劑中加入蒼朮,不僅能化解脾胃濕氣,也能疏肝解鬱,調節肝氣,達到和肝醒脾的功效,從而整體改善患者的症狀。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劑中因濕氣困脾,脾失健運,故以白朮健脾燥濕,助脾運化水濕,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 和肝健脾:方劑中肝氣不舒,脾失健運,而白朮能健脾和胃,同時兼具疏肝理氣之功。白朮健脾能改善脾胃運化,而疏肝理氣有助肝氣疏泄,從而達到和肝健脾,調理脾胃肝膽之效。
白朮在「和肝醒脾化濕丸」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濕困,疏肝理氣,達到和肝健脾、化濕利水之目的。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方劑中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導致水濕停滯,茯苓可以健脾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消除水濕停滯,改善脾虛濕困的症狀。
- 滲濕利水: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減輕濕邪對人體的影響。方劑中濕邪困脾,導致水濕停滯,茯苓可以通過滲濕利水,幫助體內水濕的代謝,減輕濕邪對脾胃的影響。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穀芽,乃取其健脾化濕之效。
穀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健脾消食、化濕醒脾之功。方中以其健脾胃,助消化,以增強脾胃運化水濕之能力,進而達到化濕止瀉之效。
此外,穀芽亦能降氣止嘔,與方中其他藥材合用,更能增強和肝醒脾化濕之效,改善脾胃失調所致的各種症狀。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針對其 疏肝理氣 和 健脾化濕 的作用。
- 疏肝理氣: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肝鬱氣滯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濕邪內生,木香可疏解肝鬱,使氣機通暢,脾胃運化正常。
- 健脾化濕: 木香亦具健脾化濕之效,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減少濕邪的生成。
因此,木香的加入,既可疏肝理氣,又可健脾化濕,與方劑整體功效相符,有助於改善肝鬱脾虛、濕邪內困等症狀。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添加山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方中加入山楂,可助於消食積,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濕邪的排出。
- 活血化瘀: 山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輔助肝臟功能的恢復。
總之,山楂的加入,有助於健脾消食、活血化瘀,協同其他藥材,達到和肝醒脾、化濕利水之功效。
「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枳實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的功效。肝鬱氣滯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濕邪困脾,而枳實能疏解肝鬱,使氣機疏暢,有助於脾胃運化濕邪。
- 行氣導滯:枳實能行氣導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並促進濕邪排出。此外,枳實還能解除脾胃氣滯,減少濕邪的生成。
因此,在「和肝醒脾化濕丸」中加入枳實,能有效疏肝理氣、行氣導滯,改善肝鬱脾濕之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和肝醒脾化濕丸」
成分: 柴胡、香附、白芍、藿香、厚朴、蒼朮、白朮、茯苓、穀芽、木香、山楂、枳實
主治功效: 脾胃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2.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蒼朮: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4. 柴胡: 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5. 茯苓: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6. 厚朴: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7. 藿香: 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8. 木香: 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9. 山楂: 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
10. 香附: 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1. 枳實: 性溫味酸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12. 穀芽: 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消食和中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和肝醒脾化濕丸」是一種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製劑,具有健脾益氣、利濕化痰、疏肝理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病。
傳統服藥法
醋柴胡3錢,青皮4錢(炒),炙香附6錢,白芍4錢(炒焦),藿香梗4錢,厚朴4錢(紫老),新會皮4錢,蒼朮4錢(炒),落水沈3錢,於朮3錢(炒焦),白茯苓6錢,廣砂3錢(仁),炒谷芽6錢,木香3錢,東山楂8錢(肉),枳實4錢(炒)。
和肝醒脾化濕。
上為極細末,煉白蜜為丸,如綠豆粒大,朱砂為衣。
每服2錢5分,白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肝醒脾化濕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和肝醒脾化濕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醋柴胡3錢,青皮4錢(炒),炙香附6錢,白芍4錢(炒焦),藿香梗4錢,厚朴4錢(紫老),新會皮4錢,蒼朮4錢(炒),落水沉3錢,于朮3錢(炒焦),白茯苓6錢,廣砂3錢(仁),炒谷芽6錢,木香3錢,東山楂8錢(肉),枳實4錢(炒)。 主治:和肝醒脾化濕。主治:脾胃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