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化解濕濁,理氣和胃: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化解濕濁、理氣和胃的作用。消食平胃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食積不消等症狀,而藿香能疏散脾胃濕熱,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 消暑解表,兼治濕困: 藿香性涼,具有一定的消暑解表作用。對於因暑溼困脾導致的胃口不佳、腹脹等,藿香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兼顧消暑解表,提升藥效。
綜上所述,藿香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消食平胃湯的治療效果,增強其化溼理氣、和胃消食的作用。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止瀉的功效,能疏通脾胃氣機,消解積滯,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降逆止嘔: 厚朴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引起的噁心嘔吐,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厚朴在消食平胃湯中發揮著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消除積滯,恢復脾胃正常運化。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消食化積: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健脾燥濕、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納呆食少等症狀,蒼朮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緩解積食引起的各種不適。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消食平胃湯中,其他藥物如山楂、麥芽等也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而蒼朮的加入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脾胃,更有效地達到消食平胃的目的。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降逆止嘔: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方中常因飲食不節、脾胃失和而導致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半夏可助其降逆止嘔,使胃氣下行,恢復脾胃功能。
- 燥濕化痰:半夏亦具燥濕化痰之效。若因濕邪困脾、痰濕阻滯而致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半夏可協助化解痰濕,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消食平胃的效果。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助消化: 香附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脾的功效,可以緩解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食積停滯所致的消化不良,香附可以幫助氣機運行,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2. 改善脾胃功能: 香附入肝脾經,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提高消化能力,減少食積停滯。
因此,香附在消食平胃湯中起到行氣解鬱、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有助於整體調理脾胃,改善消化不良問題。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消食平胃湯主治脾胃不和、食積停滯,陳皮可助脾胃運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解除食積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行氣止痛:陳皮可行氣止痛,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疼痛、胃痛等症狀。消食平胃湯中常配合其他理氣止痛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山楂可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達到消食化積的目的。
2. 和胃止痛: 山楂亦具和胃止痛之功。對於胃脘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山楂可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達到和胃止痛之效。
因此,消食平胃湯中加入山楂,可有效改善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消食平胃之目的。
消食平胃湯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的中藥,性溫,味甘,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作用。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神麴可以幫助促進消化液分泌,加速食物消化,達到消食化積的效果。
- 和胃止嘔:神麴可以和胃止嘔,緩解因食積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這對於因飲食不節引起的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消食平胃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和胃: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消食平胃湯多用於食積、胃脘脹滿等症,而茯苓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促進消化,改善食積不消的情況。
二、化痰止咳: 茯苓亦能利水滲濕,化痰止咳。食積日久,易導致痰濕內阻,影響脾胃運化。茯苓可以幫助化解痰濕,改善因食積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消食平胃湯中起到健脾和胃、化痰止咳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食積所致的各種不適。
主治功效
消食平胃湯主治功效分析
消食平胃湯出自《陳氏幼科秘訣》,主治傷食吐瀉,乳食不化,或吐與瀉皆酸臭。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小兒吐瀉多因脾胃俱虛,復感外邪或傷於飲食所致。本方針對「傷食」而設,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為主要治療原則。
- **針對脾胃虛弱:**方中蒼朮健脾燥濕,為君藥;厚朴、陳皮理氣和胃,加強運化;茯苓健脾滲濕,增強脾的運化功能。這些藥物共同作用,扶助脾胃正氣,恢復其運化功能。
- **針對食積不化:**山楂、神曲消食化積,為臣藥,能直接消除停滯之乳食。
- **針對外感因素:**原書有根據四時不同加減用藥的記載,如春加防風、天麻以疏風,夏加香薷、扁豆以解暑。而方中的藿香亦有解表和中之效,提示本方亦可兼顧輕微的外感因素。
- **針對吐瀉症狀:**半夏降逆止嘔,對於吐瀉症狀有直接的緩解作用。香附理氣止痛,可緩解因食積導致的腹痛。
綜合而言,消食平胃湯以健脾和胃為本,消食化滯為標,標本兼顧,切中傷食吐瀉的病機,故能有效治療乳食不化、吐瀉酸臭等症狀。
各藥物功效如下:
- **藿香:**芳香化濕、解表和中。
- **厚朴:**燥溼行氣、止咳化痰。
- **蒼朮:**健脾開胃、祛風除溼。
- **半夏:**降逆止嘔、散結消痞。
- **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 **陳皮:**理氣寬胸、燥溼化痰。
- **山楂:**活血化瘀、助消化。
- **神曲:**調理脾胃、促進食慾。
- **茯苓:**利水滲溼、安神定志。
傳統服藥法
藿香、厚朴、蒼朮、半夏、香附、陳皮、山楂、神曲、茯苓。
瀉色黃赤屬熱,加薑炒黃連;青白屬冷,只用本方,甚則加木香、丁香、肉桂、乾薑、肉蔻等;腹痛,加砂仁;身熱,加柴胡;傷食重,枳實、青皮、檳榔可漸知;身涼吐沫、瀉青白、呵欠、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食平胃湯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等慎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消食平胃湯, 出處:《陳氏幼科秘訣》。 組成:藿香、厚朴、蒼朮、半夏、香附、陳皮、山楂、神曲、茯苓。 主治:傷食吐瀉,乳食不化,或吐與瀉皆酸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