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榮瀉火湯

LIANG RONG XIE 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心經 14%
胃經 13%
脾經 10%
膽經 8%
肺經 7%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腎經 2%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熱、活血行氣的功效。本方旨在清熱瀉火,而川芎可疏散頭部風熱,緩解頭痛、目赤等症狀,促進藥效發揮。

二、活血通絡,輔助清熱: 川芎入肝經,能活血化瘀,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川芎與其他藥物搭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涼榮瀉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養血活血,滋陰潤燥: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滋陰潤燥之功效。方中因瀉火藥性寒涼,易傷陰血,而當歸可補益氣血,緩解藥性過於寒涼對人體的傷害。
  2. 調和藥性,協同功效: 當歸性溫,能調和方中其他寒涼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並發揮最佳療效。同時,當歸與其他藥物搭配,可增強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

涼榮瀉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熱毒所致的陰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熱毒入血,易耗傷陰液,導致陰虛內熱。白芍能滋陰養血,緩解陰虛,達到清熱瀉火而不傷陰的效果。
  2. 和解藥性: 涼榮瀉火湯多以寒涼藥物為主,容易寒涼傷胃。白芍性微寒,但偏於緩和,可以和解藥性,避免寒涼之品過於傷脾胃。

「涼榮瀉火湯」方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其能清瀉心、肝、腎三焦之熱,尤其對於熱盛血瘀、心煩不寐、口渴咽乾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2. 滋陰潤燥: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傷津液所導致的口渴、便祕、皮膚乾燥等症狀。其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有效平衡陰陽,使體內達到陰陽協調、氣血流通的狀態。

因此,生地黃在「涼榮瀉火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滋陰潤燥,使整體方劑功效更趨完善。

涼榮瀉火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對於熱邪犯肺、心火熾盛、濕熱蘊結等症狀,黃芩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病症。
  2. 涼血止血: 黃芩亦具涼血止血之效。對於熱毒傷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黃芩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因此,涼榮瀉火湯中加入黃芩,可以發揮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此方以清熱瀉火為主要功效,而黃連能有效抑制心火亢盛、胃火熾盛,以及肝火上炎等熱證,達到清熱瀉火之目的。
  2. 抑制火熱毒邪: 黃連亦能抑制火熱毒邪,防止其進一步損傷人體。方中若有其他燥熱藥物,黃連能有效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烈傷陰。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梔子」,其主要原因在於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瀉心肺之熱,並可涼血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邪犯肺,出現發熱、咳嗽、痰黃、胸悶等症狀,梔子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熱毒壅盛,出現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梔子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因此,在「涼榮瀉火湯」中加入梔子,可加強方劑的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功效,有效治療熱邪犯肺或熱毒壅盛所引起的相關病症。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木通,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之效。此方旨在清熱瀉火,而木通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尿液排出,從而達到清熱瀉火的目的。同時,木通也能通利水道,對於濕熱所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木通作為涼榮瀉火湯中的重要藥材,在清熱瀉火、利尿通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涼榮瀉火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可解除肝鬱氣滯,使肝氣升發,配合其他藥物,清熱瀉火,達到涼血解毒的效果。
  2. 協調藥性,促進藥效:柴胡能調節其他藥物的升降浮沉,協調藥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例如,柴胡可與黃芩、梔子等清熱藥物配合,起到疏肝解鬱、清熱瀉火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疏肝解鬱之功。其清熱利濕,可有效地去除體內濕熱,並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肝膽之氣的疏泄,達到解鬱的效果。對於因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腹痛、煩躁等症狀,茵陳蒿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涼榮瀉火湯中加入茵陳蒿,可有效地清熱利濕、疏肝解鬱,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除濕解毒的功效。

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肝膽濕熱、瀉火解毒之效。其苦寒之性,能降肝火,清熱利濕,且能解毒消腫,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龍膽草在涼榮瀉火湯中,不僅能協助清熱瀉火,更能兼顧除濕解毒,起到更全面療效。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知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劑中以知母清瀉肺熱,並滋養肺陰,有助於緩解因熱邪傷肺引起的咳嗽、氣喘、口乾舌燥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 知母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加強療效。例如,知母與黃芩、生地黃等藥材合用,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並滋陰潤燥,適合治療熱邪傷肺、肺熱燥咳、口渴咽乾等病症。

涼榮瀉火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其滋陰潤肺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可養陰生津,清心除煩,潤肺止咳。本方以瀉火為主,但同時亦需顧及因火熱耗傷津液而引起的陰虛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麥門冬能滋陰潤肺,補充津液,緩解因瀉火而引起的津液虧虛,使瀉火更趨緩和,避免傷陰。

涼榮瀉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容易傷及脾胃陽氣。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諸藥,緩解寒涼藥物的副作用,防止過度寒涼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涼榮瀉火湯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熱結腸胃、便祕腹脹等症狀,大黃能起到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涼榮瀉火的目的。
  2. 引導藥力下行:大黃本身具有較強的藥性,在方劑中加入大黃,可以起到引導其他藥物下行的作用,加速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涼榮瀉火湯的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生地黃: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總結

涼榮瀉火湯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補氣養陰、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女性憂鬱、小便澀滯、大便不通、陰部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生地1錢,黃芩1錢,黃連1錢,山梔1錢,木通1錢,柴胡1錢,茵陳1錢,膽草1錢,知母1錢,麥門冬1錢,甘草5分,大黃(酒炒)2錢。
便利,去大黃。
水2鐘,煎8分,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涼榮瀉火湯是一首清熱瀉火、通利小便的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膀胱炎大便秘結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大腸激擾綜合症小便疼痛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涼榮瀉火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生地1錢,黃芩1錢,黃連1錢,山梔1錢,木通1錢,柴胡1錢,茵陳1錢,膽草1錢,知母1錢,麥門冬1錢,甘草5分,大黃(酒炒)2錢。 主治:婦人懷抱憂鬱,致生內熱,小水澀滯,大便秘結;及陰中火鬱作痛,亦如澀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