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清火湯

YANG XUE QING H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四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17%
脾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0%
膽經 9%
腎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 養血活血清熱涼血 的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富含豐富的揮髮油、醣類、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當歸能起到滋養氣血、改善循環的作用。

同時,當歸還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煩渴、血熱妄行等病症。因此,在「養血清火湯」中加入當歸,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清熱解毒,達到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行氣,涼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涼血止痛之效。其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對於因血瘀引起的頭痛、頭暈、月經不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川芎在養血清火湯中與其他藥材相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例如,川芎與生地黃、丹皮等藥材搭配,能更有效地清熱涼血,消散瘀血。

總而言之,川芎在養血清火湯中扮演著活血行氣、涼血止痛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養血清火、改善血瘀等功效。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其能滋養肝血,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口苦、目赤、煩躁等症狀,並可舒肝解鬱,改善情緒不佳、失眠等問題。
  2. 緩解熱毒:白芍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緩解體內熱毒所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配合其他清熱涼血藥物,有助於消炎解毒,促進身體恢復。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熱症,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盜汗、牙齦腫痛等,生地黃能有效滋陰降火,緩解症狀。
  2. 養血生津: 生地黃能補益氣血,潤燥生津,對於血虛津虧、口渴咽乾、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生地黃能有效滋養氣血,促進津液生成,改善症狀。

總之,生地黃在養血清火湯中,發揮著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養血清火湯」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它可以針對因心火亢盛、肝火上炎、脾胃濕熱等引發的熱症,起到清熱降火、消炎止痛的作用。
  2. 養血安神: 黃連雖苦寒,卻能入心經,具有養心安神之效。它可以與其他滋陰養血的中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養血安神、改善睡眠的效果。

因此,黃連在「養血清火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起到養血安神的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能清肺熱、瀉胃火、降膽火。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口渴、咽痛、牙齦腫痛、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另一方面,黃芩還能抑制細菌生長,對於因細菌感染所致的炎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養血清火湯」中加入黃芩,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各種不適,進而達到養血清火的功效。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其性寒,可清泄心、肝、肺三焦之熱,尤其針對血分熱盛所致的各種熱症,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皮膚紅腫等,都有顯著的療效。

在「養血清火湯」中,梔子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清熱涼血,緩解因熱邪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養血清火的目的。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酸棗仁,是基於其 安神寧心、養血滋陰 的功效。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歸脾、肝、心經,能 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 等症狀。同時,酸棗仁亦具有 滋養血液、潤燥止渴 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由心火旺盛所致的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表現。

因此,在養血清火湯中加入酸棗仁,能夠協同其他藥材,清熱解毒、養血滋陰、安神寧心,達到治療心火旺盛所致的各種症狀的功效。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滋陰生津、養胃生津之效。清火過程中,常伴隨津液虧損,而麥門冬可補充津液,緩解口渴、咽乾等症狀,使清火效果更加明顯。
  2. 清心火: 心火上炎,常表現為口舌生瘡、心煩易怒等,而麥門冬能清心火,降心火,有助於改善上述症狀,達到清火的目的。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遠志」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安神解鬱,清心除煩: 遠志具有安神解鬱、清心除煩的功效,能平息心火,解除鬱結,有助於改善因心火亢盛導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2. 益智健腦: 遠志亦有益智健腦的作用,能增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對於因心火亢盛導致的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遠志在「養血清火湯」中,能夠起到清心除煩、安神益智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養血清火的效果。

養血清火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主要功效在於滋養血液,清除體內火熱。方中含有多種草藥,其中硃砂作為一味特殊的成分,其添加目的與其藥理特性密切相關。硃砂,又名辰砂,是中醫學中常用的鎮靜安神藥物,具有重鎮安神、清心定驚之效。在養血清火湯中,硃砂的應用主要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清心除煩、安神寧心之功。對於因血虛火旺所致的心悸、失眠、焦躁等症狀,硃砂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或過量服用可能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應遵從醫師指導,避免自行加減藥量,確保用藥安全。

養血清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功效。許多中藥材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而甘草能中和這些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更能保護脾胃,使藥效更加溫和、安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養血清火的作用。例如,甘草能與黃芩等清熱藥材相配,使其清熱瀉火的作用更為顯著。

總之,甘草在養血清火湯中起著重要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主治功效


養血清火湯

養血清火湯,又稱為「酸棗遠志湯」,是中醫用來治療怔忡、心慌神亂、煩躁不寧等症的經典方劑,養血清熱、滋陰降火。

方藥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黃連、黃芩、梔子、酸棗仁、麥門冬、遠志、甘草、硃砂。

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白芍:養血柔肝,止痛緩急。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燥濕。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梔子: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酸棗仁:養心安神,斂汗止渴。

麥門冬: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遠志:益心安神,寧志安魂。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硃砂:清熱解毒,安神定驚。

主治功效:徵忡,心慌神亂,煩躁不寧。

徵忡:形容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症狀,常伴有心悸、胸悶、煩躁、失眠等症狀。

心慌神亂:形容思緒混亂、無法集中注意力、心神不寧的狀態。

煩躁不寧:形容心情煩躁、焦慮、無法平靜的狀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服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川芎8分,白芍(酒炒)1錢,生地黃(酒洗)1錢,麥冬1錢,石蓮肉5分,天花粉7分,知母1錢,黃連8分,薄荷5分,烏梅肉5分,黃柏(鹽水炒)5分,甘草5分。
上為末。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滋膩之性,體質虛弱者慎用。
  • 本方有涼血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心律不整心絞痛糖尿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血清火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當歸1錢,川芎8分,白芍(酒炒)1錢,生地黃(酒洗)1錢,麥冬1錢,石蓮肉5分,天花粉7分,知母1錢,黃連8分,薄荷5分,烏梅肉5分,黃柏(鹽水炒)5分,甘草5分。 主治:消渴,陰虛火盛,煩渴引飲無度。

養血清火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當歸7分,川芎7分,白芍(酒炒)1錢,生地黃(酒洗)1錢,黃連(酒炒)1錢,片芩(去朽)8分,梔子(炒)8分,酸棗仁(炒)1兩,麥門冬(去心)1兩,遠志(去心)、辰砂5分(另研,調服),甘草3分。 主治:怔忡,心慌神亂,煩躁不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