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補血湯
整體功效: 補血養心,安神定志。
補血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人參、茯神、酸棗仁、陳皮、麥門冬、五味子、梔子、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補血養心、安神定志的功效。本方適用於因勞心思慮、損傷精神所致的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等症狀。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八:「補血湯,治勞心思慮,損傷精神,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此證多因勞心過度,損傷心脾,血虛生風,痰火上擾所致。方中當歸、川芎、白芍,為君藥,以其甘溫而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生地黃、人參,為臣藥,以其甘平而能補血益氣,養心安神;茯神、酸棗仁、陳皮、麥門冬、五味子、梔子、甘草,為佐藥,以其酸苦甘平而能寧心安神,健脾益胃,清熱利濕。諸藥合用,共奏補血養心,安神定志之功。」
《中醫臨床治療學》第十三章:「補血湯,主治勞心思慮,損傷精神,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為君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生地黃、人參為臣藥,具有補血益氣、養心安神的功效;茯神、酸棗仁、陳皮、麥門冬、五味子、梔子、甘草為佐藥,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胃、清熱利濕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血養心、安神定志之功。」
傳統服藥法
熟地2錢,當歸1錢,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參1錢,丹參1錢,木通8分,車前8分。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為君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生地黃、人參為臣藥,具有補血益氣、養心安神的功效;茯神、酸棗仁、陳皮、麥門冬、五味子、梔子、甘草為佐藥,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胃、清熱利濕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血養心、安神定志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膩之性,體質肥胖、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血湯, 出處:《盤珠集》卷上。 組成:黃耆(炙)、當歸、川芎。 主治:血少不能榮養其胎,胎不動不墜,腹冷如冰者。
補血湯, 出處:《脈症正宗》卷一。 組成:熟地2錢,當歸1錢,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參1錢,丹參1錢,木通8分,車前8分。 主治:陰血大虛。
補血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二。 組成:白芍藥1兩,白朮1兩,白茯苓1兩,熟地黃1兩,當歸1兩,香附子1兩,川芎1兩,黃耆1兩,甘草1兩,膠珠1兩,遠志肉1兩,人參半兩,官桂半兩。 主治:婦人室女,血海不準,或多或少,或過期,身體倦怠。
補血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當歸1錢,川芎5分,白芍(炒)1錢,生地黃5分,人參1錢2分,白茯神(去木)5錢,酸棗仁(炒)1錢,陳皮5分,麥門冬(去心)1錢,五味子15個,梔子(炒)5分,甘草(炙)5分。 主治:勞心思慮,損傷精神,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