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湯

BU XU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二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肺經 22%
脾經 18%
肝經 17%
腎經 6%
胃經 3%
膽經 2%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功效:當歸為補血要藥,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其含有豐富的當歸多醣、阿魏酸等成分,能促進紅血球生成,改善貧血癥狀,並有助於血液循環。
  2. 藥性相合:補血湯通常以補血為主,而當歸藥性溫和,既能補血,又能活血,與其他補血藥材如黃芪、熟地等搭配使用,能相輔相成,增強補血效果,且不易造成燥熱。

因此,補血湯中加入當歸,可有效地達到補血養血的目的,且藥性溫和,適合多種體質的人使用。

補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引血入營: 川芎性溫,味辛,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解鬱的功效。補血湯以補血為主,但若氣血運行不暢,則血難以到達營位,補血效果將大打折扣。川芎能促進氣血運行,將補血藥材的藥力引導至營血,使補血效果更加顯著。
  2. 改善血瘀,促進血行: 川芎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血瘀導致的面色蒼白、手腳冰冷、經期不調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補血湯中加入川芎,可以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使補血效果更佳。

補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養血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因肝血不足引起的臉色蒼白、月經不調、頭暈目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收斂止痛: 白芍具有收斂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血虛引起的疼痛,如腹痛、腰痛、肌肉痠痛等,並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補血湯中加入白芍,不僅可以補血養血,同時也能柔肝止痛,達到更全面的療效。

補血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的功效。對於因血虛而導致的熱症,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手足心熱等,生地黃能清熱涼血,緩解症狀。
  2. 養血生血: 生地黃有養血生血之效,能滋養血液,促進血細胞的生成,改善貧血,增強體質。對於因血虛而導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乏力氣短等症狀,生地黃能補血益氣,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改善血虛症狀的目的。

補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生血:人參具有補氣益血之效,能增強人體元氣,促進血液生成,對於氣虛血弱、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補血癥狀,能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
  2. 扶正固本: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病症,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在補血湯中加入人參,能起到補氣生血、扶正固本的雙重功效,有效提高補血效果。

補血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助補血功效:茯神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補血過程中,若心神不安,則氣血運行不暢,影響補血效果。茯神能安定心神,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補血湯的療效發揮。
  2. 緩解補血藥性燥熱:補血藥多偏溫燥,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不適。茯神性平,能緩解補血藥的燥熱之性,使補血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因此,茯神在補血湯中起到輔助的作用,既能安神助補血,又能緩解燥熱,提升補血效果,使整體方劑更趨完善。

補血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心安神,改善睡眠:酸棗仁性味甘酸,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寧心安眠之效。補血湯常用於血虛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酸棗仁的加入可幫助改善睡眠質量,進一步增強補血效果。
  2. 緩解血虛所致的焦躁不安:血虛常伴隨心神不寧、易怒、焦慮等症狀。酸棗仁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血虛引起的焦躁不安,使患者心神安定,更好地接受補血治療。

補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健脾的功效,可以幫助補血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補血藥材多偏滋膩,易造成脾胃氣滯,影響藥效發揮。陳皮可以理氣化濕,促進脾胃運化,讓補血藥材更好地吸收利用。
  2. 調和藥性:一些補血藥材可能帶有寒涼之性,容易引起脾胃虛寒。陳皮溫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補血藥材過於寒涼,影響脾胃功能,達到更好的補血效果。

補血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滋陰潤燥,養血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血生津的功效。補血湯通常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口乾舌燥、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麥門冬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改善血虛引起的津液不足,同時也能輔助補血藥物,促進血氣生化。

2. 緩解血虛所致的熱象: 血虛常伴有陰虛內熱,表現為手足心熱、口燥咽乾等。麥門冬的寒涼之性可以清熱解毒,緩解血虛引起的熱象,使補血藥物更加平和有效。

補血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固澀,防止血虛脫失:五味子味酸性收斂,具有固澀止汗、益氣固精的作用。補血同時,五味子可防止血氣外泄,避免補血效果流失,使補血效果更持久。
  2. 滋陰斂肺,輔助補血:五味子入肺經,具有滋陰斂肺、止咳平喘的作用。血虛常伴有肺氣虛弱、呼吸短促等症狀,五味子可改善肺虛,從而輔助補血,使補血效果更全面。

補血湯中加入梔子,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梔子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雖然補血湯以補血滋陰為主,但若患者血熱或因熱毒所致血虛,則需加入梔子以清熱涼血,輔助補血。

梔子入血分,能清熱解毒,改善血熱所致的口渴、便祕、煩躁等症狀,並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補血藥物更易被吸收。因此,補血湯中加入梔子,可起到清熱涼血、輔助補血的作用,使補血效果更佳。

補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補血湯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性質可能偏燥或偏寒,甘草可以中和藥性,使藥物更協調,減少副作用,提高藥效。

2. 緩解副作用: 甘草可以緩解一些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例如當歸、熟地等補血藥材,可能造成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甘草可以健脾和胃,減輕這些副作用,使補血效果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補血湯

成分: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茯神: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酸棗仁: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功效:

  • 操心過多,思想勞累,損傷精神,會導致頭暈目眩,心臟虛弱,氣息短促,精神恍惚,煩躁不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4.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7.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8.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9.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0.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能養心血、益肝陰,緩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虛勞虛煩等症狀,改善口渴、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增加口腔分泌。
  11.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12.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總結:

中藥方劑「補血湯」是針對操心過多、思想勞累、損傷精神等情況而設計的方劑。其組成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人參、茯神、酸棗仁、陳皮、麥門冬、五味子、梔子、甘草等中藥材,具有補血養氣、活血化瘀、安神益智等多種功效,可有效緩解頭暈目眩、心臟虛弱、氣息短促、精神恍惚、煩躁不安等症狀,改善身體機能,增強抵抗力。

傳統服藥法


熟地2錢,當歸1錢,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參1錢,丹參1錢,木通8分,車前8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膩之性,體質肥胖、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面色發黃月經延後到來月經期間眼睛痛產後眩暈暈眩梅尼爾氏病肺結核妄想狀態眼睛模糊腹中感到寒冷腹內有腫塊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血湯, 出處:《盤珠集》卷上。 組成:黃耆(炙)、當歸、川芎。 主治:血少不能榮養其胎,胎不動不墜,腹冷如冰者。

補血湯, 出處:《脈症正宗》卷一。 組成:熟地2錢,當歸1錢,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參1錢,丹參1錢,木通8分,車前8分。 主治:陰血大虛。

補血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二。 組成:白芍藥1兩,白朮1兩,白茯苓1兩,熟地黃1兩,當歸1兩,香附子1兩,川芎1兩,黃耆1兩,甘草1兩,膠珠1兩,遠志肉1兩,人參半兩,官桂半兩。 主治:婦人室女,血海不準,或多或少,或過期,身體倦怠。

補血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當歸1錢,川芎5分,白芍(炒)1錢,生地黃5分,人參1錢2分,白茯神(去木)5錢,酸棗仁(炒)1錢,陳皮5分,麥門冬(去心)1錢,五味子15個,梔子(炒)5分,甘草(炙)5分。 主治:勞心思慮,損傷精神,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